葩低開依.阿咖薩.塌爾碼(報償法則)

         佈大(佛陀)四十九歲那年,印臘(古代印度的名稱)北部的戰亂頻起,摳沙拉國(當時印臘西北部的大國)王出師不利,屢戰屢敗。因此為了振奮士氣,頻以女修樓臘(奴隸)慰問枯夏托利呀(武士),並給他們很多特權。如讓他們白吃,白取商店貨品等,使得西拉巴疏帝(舍衛城, 摳沙拉國的首都、第一商城。)的商人,怨聲四起。有的就關門大吉,遷徙到南方國家,其中跑到巴吉國(當時印臘的六大國之一,位於東北部。)首都貝薩里的貝夏(工商者)最多,甚至有的就遷徙到更南方的麻嘎拉國 (位於東南方的大國)的商城拿爛臘去。

         當時佈大帶着弟子約六百名,從西拉巴疏帝,北上欲到他的家鄉卡必拉.巴士斗(「巴士斗」是城的意思)去奉勸父王秀兜.臘拿,不要參與那暴政。秀兜.臘拿王雖然仁慈,但被情勢所逼,又奈摳沙拉國的葩沙咖帕王沒辦法,唯處被動地位。佈大走到倫逼匿卡必拉.巴士斗西南方附近的小地方,佈大出生之地。),感慨萬千,重踏自己出生之地,懷念母后禡呀.卸愾依呀(摩耶),因生自己而逝,就和弟子們暫憩芒果樹林下,找一個適當位置而「沙媽呀」(被譯為「三摩耶」者,即俗稱的「三昧」。其意就是不牽連,表示光子體隨意可以脫離肉體之牽連,而離開肉體。)了。

         麻哈.蒙嘎拉那(大目揵連)、麻哈.卡俠罷(摩訶迦葉)、麻哈.那阿禡等諸大弟子,環繞着他而坐着,亦各自開始冥想。當時黃昏已過,天上烏雲密佈,好像快下雨似的,可是佈大並沒有留意這些,只靜靜地冥想着。

         麻哈.那阿禡輕輕地睜開眼睛,看到黑暗的四周,覺得靜得出奇。他想:『怎麼今天四周特別靜寂?』。慣於露宿的佈大.尚玍(佈大的團體,「尚玍」就是被譯為「僧伽」,而後又被略為「僧」,當「和尚」使用者。其實「尚玍」就是團體,社會的意思,與和尚無關。),也很少遇到這麼寂靜的入夜時分。於是,麻哈.那阿禡獨自在心裡嘀咕,却不知其原因在那裡。

         麻哈.蒙嘎拉那的心眼,突然看到巴互臘莽(梵天,即高級的光的天使之意。)阿蒙的影子,站在佈大傍邊。他想:這位巴互臘莽的駕臨,一定有所指示,並且和現在的靜得出奇,一定有關係。就調和心境,想看個究竟。

         巴互臘莽阿蒙,靜靜地站在佈大身傍,大約過了五分鐘,佈大才睜開眼睛,開始和阿蒙對話。

         佈大說:

         『阿蒙,謝謝你的駕臨,我曉得我的作法,是沒有結果的。可是我不忍心看人們,因此而流離失所,抛去家鄉另謀生計。人與人之間,應該相扶相助,不能因鼓舞士氣,而將老百姓置之不顧。所以我才想去請父王助一臂之力。』

         阿蒙微笑着說:

         『佈大,你的慈悲心我很清楚,可是這不是「塌爾碼」(法,即宇宙神理、法則之意。)的內涵。雖然葩沙咖帕王的作法是違背天理的,但「塌爾碼」的內涵,有其報償法則。人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如果你的慈悲可以救得了任何人,那麼,是否「麻哈.看體」(大世界,即宇宙之意。)中的「塌爾碼」,就失去其萬古不移的實態?不可能這樣的!你的慈悲,就是「麻哈.看體」中的「塌爾碼」的表現。既然如此,怎麼可以和「塌爾碼」有所出入?』

         佈大感嘆地說:

         『這我也明白。然,我總不忍心觀人之難而不救!』

         阿蒙說:

         『佈大!可救的,唯有人之心而已。西拉巴疏帝的很多貝夏,自己平素自顧自己而剝削窮人,才會有今天的結果。很多女修樓臘被枯夏托利呀蹂躪,任其發洩肉欲,也是她們忘記出生「塌庫瓦里」(地上界)的目的,輸給環境,心中充滿憤恨、無奈,才招致這種結果的。即使你想救這些受害的人們,亦將無法逐願!』

         阿蒙流着眼淚,一句一句慢慢地說着。他和佈大的對答,環繞在周圍的幾位大弟子,都看得、聽得很清楚。

         麻哈.卡俠罷自己在心裡想:『「麻哈.看體」間的報償法則,連佈大也無法挽救。阿蒙的即時駕臨,並非為了告訴佈大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佈大怎麼會不曉得?阿蒙是不忍心佈大為了「愾依拉罷」(眾生)而傷心才來阻止的。有時候會令人懷疑,慈悲的力量比「阿巴思愾依」(罪孽)小;其實,在大公無私的報償法則之下,種下苦因,就必須自己收穫其苦果,這樣才不拖累他人,才是巴互臘莽的慈悲啦!』

         阿蒙輕向麻哈.卡俠罷頷首微笑着說:

         『卡俠罷啊!你所想的是很對的,可是你所想的內容,比佈大所想的淺鮮多了。「塌爾碼」是慈悲的,不過「場爾碼」的慈悲,慈悲在大公無私,絕對公正不阿;佈大的慈悲,在於使「塌爾碼」的報償法則之範圍,更為縮小。換句話說,佈大的慈悲是要使獲惡果的人的那惡果,止於最低限度。』

         佈大環視弟子們後說:

         『剛才,有幾位看到我和阿蒙的對話情形了,但大部份都不曉得這個事情。既然有這個機緣,我就說給你們聽吧!』

         隨佈大的聲音,巴互臘莽阿蒙的影子消失了,只留下一片很強的光。這位時常駕臨和佈大接觸的巴互臘莽,又回到「思普拉阿臘」(天上界)去了。

         眾弟子靜聆着佈大的教誨。夜已來臨,剛才的密佈烏雲,已見散開,夜空有幾顆星閃爍着,可是沒有月亮。

         佈大說:

         『必庫(佈大的出家男弟子,即被譯為「比丘」者。)們!「麻哈.看體」間的報償法則,就是巴互臘莽(這裡是神的意思)的慈悲。多年的戰亂,使人們都活在提心吊膽之中。於是,人們的心裡,就充滿了很多「坡嗽跛」(黑暗,即不滿、憤怒、嫉妒、貪婪等。)的心念,種下這種「坡嗽跛」的壞原因,爾後,自己去收穫這種「坡嗽跛」的結果。這種「坡嗽跛」的因果循環,只發生在一個人自己身上,這是剛才巴互臘莽阿蒙在強調的。而我是想止住這「坡嗽跛」的結果,變成最小,並且想用另一個「沙濟」(幸福、吉利)的原因,來造成這原因所致的「沙濟」的結果,使它能够抵消人們的「坡嗽跛」的結果之程度,讓它變成最小。因此,我的這種慈悲,並沒有和「塌爾碼」衝突。阿蒙只是來告訴我,人們的「坡嗽跛」的原因,已大到不能用這種方法挽救。一個種子必有一個收穫,任何人,都無法中止原因變成結果。可使用的辦法,只是種另一個因,來收穫另一個果,而讓此果產生在先前要收穫「坡嗽跛」結果的人身上。這就是我常說的「巴士瓿」(緣)啦!』

         佈大這樣一說明,麻哈.卡俠罷才明白,剛才阿蒙對他所說的話。他想:『難怪這位偉大的巴互臘莽,說我的想法淺鮮了。其實這麼說來,佈大的慈悲與「塌爾碼」的慈悲,原是一體的呀!』

         麻哈.那阿禡很恭敬地請問佈大說:

         『佈大,「麻哈.看體」間的報償法則,如果要顯露其慈悲,那麼要怎麼樣去做才最明顯呢?』

         佈大頷首微笑,然後仰望天空,慢慢地伸出右手,指着天上一顆最大的星說:

         『那阿禡啊!你看那顆星,為甚麼比其他星星大呢?』

         麻哈.那阿禡回答佈大說:

         『佈大,因為那顆星射來的光,比其他星多。』

         佈大笑着對麻哈.那阿禡說:

         『是啊!是因為射來的光多呀!』

         接着就對弟子們說:

         『當一個人所種的原因是光明的話,結果當然也是光明的。原因所含的光愈多,結果所放出來的光也愈多。必庫們啊!要顯露「塌爾碼」的慈悲無他,時時種下光明的心念之因而已,這樣,報償的法則所形成的結果,當你們收穫它的時候,也就只有「沙濟」而已了。這不就顯出「塌爾碼」的慈悲了嗎?必庫們啊!今晚雖然多跑這一趟,但是讓你們有機緣明白此理也是很值得的。請你們記住,而去努力多在你們的心田種下「沙濟」的心念,這樣在你們的人生途上所待收穫的,就多「沙濟」的結果了。這就是求心安的第二條正確捷徑,「夏巴拉利.阿耙打」(思考得很正確,即被稱為「正思」者。)了。』

         烏雲盡散,滿天星星閃爍中,麻哈.蒙嘎拉那麻哈.卡俠罷,看到巴互臘莽阿蒙站在夜空,向他們頷首。

玩蛇者的神通

         雨季過了,西拉巴疏帝(舍衛城,當時印臘的西北方大國摳沙拉國的首都。)的工商界,就顯得更加活躍起來。當時印臘(古代印度的名稱)的商人,以做絲綢貿易的最為富有。絲綢是有錢人的穿着所必須,都是由愾依利夏(古代希臘)輸進的;同時做鹽生意的人也特別旺盛,因為農業國家的印臘,鹽是農民所不能缺少的。當時很多農作物,如馬鈴薯、「咖濟」(一種如粟之類的食物)、「利路」(米,比現在臺灣的米粒大一倍半。)等,都是印臘人當主食的農作物。因氣候從四月到十一月特別燠熱,人們很容易流汗,當時印臘人的食物中,都會攙些鹽,所以鹽生意也就特別興旺了。又加上國與國之間,時常有戰亂,食物為了便於携帶,且防止其腐化,鹽在當時的老百姓眼中,看得比錢財還重要。

         當時的工業,其實也談不上工業,以石器、竹、木材的加工為主,加上小規模的手紡織,就成為當時印臘的工業了。當時必庫(佈大的出家男弟子,即被譯為「比丘」者。)、必庫匿(佈大的出家女弟子,即被譯為「比丘尼」者。)們盛食物的鉢,就是用竹做的。當時的印臘很多竹,因此長者思臘大的表哥嘎爛臘,早於他樂捐給佈大.尚玍(佈大的團體)的貝那(宿舍、廣濶的講堂之意),佈大才把它命名為「貝爾.貝那」。「貝爾」是翠竹的意思,因為這個貝那的四周都是竹林。

         殘熱的夕陽,圓圓紅紅,照在西拉巴疏帝熱鬧的街上。在附近的蘋果林,有很多修行者在「基阿那」(被譯為「禪那」者,即禪定、冥想、打坐的意思。)。佈大(佛陀)和麻哈.卡俠罷(摩訶迦葉)、阿沙季及跟隨佈大不久的甘.達巴四個人走過蘋果林,步入街頭,看到一大羣人圍成圈子,好像在看熱鬧。甘.達巴自告奮勇地要去看看究竟在熱鬧些甚麼,給佈大和兩位前輩合掌,就很快地走開。不久,他跑回來告訴佈大說:

         『佈大,那裡有三個人在玩幾條大蛇,傍邊還放着一大籠蛇,在吹笛子玩弄蛇給人家看。聽觀眾說已從三天前起,就在這裡表演;並且還給人家醫絕症,一位盲老太婆的眼睛,就是給其中的師父醫好的。瞎六年多的眼睛,據說已能看到人影了!』

         甘.達巴帶着興奮的口吻說着。

         佈大和麻哈.卡俠罷都在微笑,阿沙季正在調和心,以究其真相。

         佈大對三位弟子說:

         『你們兩位明白了嗎?甘.達巴啊!過些時候,你也會明白的,你現在的心境,心眼未開,還無法觀察到另外一個世界,過些時候你也慢慢地會的。那三位玩蛇的人,都憑依着蛇魂,那位師父除蛇魂外,後面還站着一位麻臘阿.臘阿獎(魔王),而被醫好眼睛的老太婆,其實並不是那位師父給她醫好的,而是跟在那位師父後面的麻臘阿.臘阿獎,將那位老太婆的「卡大枯拉巴」(憑依靈)趕去罷了。因此那位老太婆的眼睛,才能看到些影子,但並非痊癒,過幾天還會瞎的。』

         佈大和三位弟子一面說,一面走過大街。當時西拉巴疏帝的這條大街叫做摳拉,「摳拉 」就是「所屬」的意思,也就是在表示這條街,有屬於一個人所需要的東西賣着的意思。

         走過摳拉,就較不熱鬧了,大部份都是住家,且愈離開摳拉,住宅也愈寒酸。這住宅區向西北延伸着。佈大和三位弟子走過住宅區,就拐向西走出西拉巴疏帝,踏上傑大.貝那(祇園精舍)的歸途。西拉巴疏帝到傑大.貝那,走路要現在的時間一小時左右,雖然天快黑,但佈大等四個人,還是繼續着散步的步伐,慢慢地走着。

         佈大說:

         『椏那 [ 麻哈.卡俠罷的本名的略稱,佈大對他的心愛的弟子都稱其本名,如稱霞利.撲投臘(舍利弗)為烏巴滴薩,稱麻哈.蒙嘎拉那(大目揵連)為樞利打。] 啊!剛才甘.達巴所說的那位瞎眼睛的老太婆之事,將你知道的,告訴他們二位聽聽。』

         麻哈.卡俠罷很恭敬地說:

         『佈大,是否這樣,敬請佈大指正。那位老太婆有兩個媳婦,幾乎天天都在吵架。而那位老太婆的兩個兒子,為了做生意,時常到臘佳孤利哈(王舍城,當時印臘的東南方大國麻嘎拉國的首都。)去,留兩個太太陪着婆婆。而這位婆婆,小時候生長在一個家庭教育很好的家庭,不敢胡亂指摘人家,出嫁後,生了兩個兒子。在她五十歲那年,丈夫就把經商的事情交給兩個兒子,自己到森林去拜師學悠尬(被譯為「瑜伽」者),變成一個悠給(鍊悠尬的人)。後來,由於苦鍊支持不住,在七年前死去了。由於這位老太婆,對兩個媳婦的不和睦,只在心裡不滿,不敢說她們,以致於招來死去的丈夫的「沙葩臘」(靈魂),憑依上了。另一方面,那位老太婆,又時常在埋怨兩個兒子老不在家,無法督管他們的太太,使得她老人家奈她們沒辦法,非時常受她們的氣不可。因此又招來「那嘎.沙葩臘」(蛇魂),使她常腰酸背痛。主要症狀的眼瞎,是對她丈夫的不理家庭,丢下她不管,這種對丈夫的不滿,感應她丈夫,令她丈夫不要讓她看到兩位媳婦的醜態,而憑依在她的後腦部位所致。佈大,是否這樣呢?』

         佈大點着頭,很高興地說:

         『椏那啊!每次我們一起來到「塌庫瓦里」(地上界)的時候,你都沒讓我失望過,你的「巴沙巴臘里」(偉大的力量,即神通。)已發露很多了,再經六個月,你會更進步的。你已知道的很正確了。』

         麻哈.卡俠罷被佈大一稱讚,眼眶充滿淚水,過去世和佈大一起來到「塌庫瓦里」的往事,一幕幕地呈現在眼前。那無限的慈悲,可貴的綠生.........,麻哈.卡俠罷感激得說不出聲。從佈大全身發出來的光,向麻哈.卡俠罷的心中射進,以平靜他心裡的激動。

         阿沙季說:

         『佈大,那麼跟隨在那位玩蛇師父的麻臘阿.臘阿獎,是畜生界的了?』

         佈大說:

         『阿沙季啊!你也說得很對。「控岣裡」(地獄界)中的麻臘阿.愾依底 (魔眾),也是層層厲害的。悠給通常死後是展開仙界生活的。可是那位老太婆的丈夫,是不滿而死,因此展開火焰界生活;而那位玩蛇的師父的「卡大枯拉巴」却是畜生界的。畜生界比火焰界更為墮落,其執着的程度,更為強烈,所以才能驅使那位死去的悠給。』

         甘.達巴在心裡慶幸,今天有綠跟隨佈大及麻哈.卡俠罷阿沙季兩位前輩出來。『實在太幸運了,若不是昨天佈大聽我說,西拉巴疏帝有一位很可憐的病人,佈大今晨也不會叫我帶他和兩位前輩,去看那位孤獨無依的可憐的老公公的。這真是善有善報啊!』甘.達巴自己在心裡這樣想着。

         『是的,甘.達巴!這就是善有善報,這就是「麻哈.看體」間的報償法則(當時的印臘語為「葩低開依.阿咖薩.塌爾碼」)。人生的遭遇都有其因的,能够把一切事情的原因,都看得很清楚,然後依其原因,來想對策,來對症下藥,那麼人生途上的一切困難,就會很容易化解了。所以尋找出事情的原因,就是佈大.疏多臘 (佈大所說的宇宙神理、法則)的首要,「夏巴拉利.投」(察知得很正確,即被稱為「正見」者。)啦!這就是一個人求心安的頭一條正確捷徑。』

         甘.達巴又興奮,又緊張;興奮有緣做為佈大的弟子,緊張心裡所想的都常被佈大瞭如指掌。隨着湧在他心頭的是一片嚮往。嚮往那不可捉摸的「秀巴臘」(「阿波摟開依迭.秀巴臘」的略稱,具有觀通三世的能力者之稱,即「觀自在」。)的境界。

心的太陽

         佈大(佛陀)在傑大.貝那(祇園精舍)居住將近四個月的有一天下午,聚集住在西拉巴疏帝(舍衛城)的貝夏(工商者)說法。當時擔任聚合這一羣貝夏的是阿沙季麻哈.蒙嘎拉那(大目揵連)兩位必庫(佈大的出家男弟子)。貝夏們聚在傑大.貝那的講堂了。那講堂是四四方方的,一邊之長約四十公尺,大家席地而坐,聚集了約一百五十人。坐在頭一排的有麻哈.那阿禡麻哈.卡俠罷(摩訶迦葉)、摳士大匿呀麻哈.蒙嘎拉那阿沙季等諸大弟子。

         佈大說:

         『名與利是最容易使人迷惑的。名之可貴,可貴在眾望所歸,更可貴在眾望所歸後,傳播自己的行善力給大家。也就是說,名望之可貴,可貴在能將自己的行善力,擴展到尚玍(被譯為「僧伽」者,團體、社會之意。這裡指的是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使得人人都能獲得,因做一個好人,因行善而獲得的心安生活。因此,名望不是自己自身去追求到的,而是因自己的行善力,自己堂堂正正地做一個無愧於天地的人的威望,而獲得大眾欽佩,嚮往自己的行儀,自自然然地將其心傾向自己,所得的結果。因此「枯臘.塌拉利」(名望)就是「枯臘」(欽佩、嚮往)而後才能「塌拉利髂」(致名、獲得稱讚)的。名望並非「葩拉.阿低咖拉簸」[達欲,當時印臘(古代印度的名稱)麻嘎拉國、巴吉國一帶,以「葩拉.阿低咖拉簸」即「達到欲望」這一句話,當做「很有名氣」的意思使用着。],就是說一個人的名,並不是要自己去獲取的,而應該是自己不執於名望,而大眾歸賦與他的。當一個人的行儀能够感化大眾的時候,大眾自然會以效法他的行儀為貴,而真的照樣去做了。這個時候,一個人的行善的事實,所傳遍的地方,就是他的名望所及的所在了。這樣才是真正的名望,名望絕不是靠求而獲得的,它是自己的善行的回音。這一點請諸位要很清晰地把它搞清楚。』

         接着佈大又說:

         『關於利,就必須更留意了。諸位都以經商為業,謀利為生。「堪巴.利里」(生意)這個字,就是要「堪巴.利里」(給生機),就是你們的謀利、經商,為的是要給別人生機,而在給人家生機當中,獲取自己的生機,這一點請諸位要很清晰地明白才行。絕不要變成只為自己的生機、利益,而不顧他人、剝削他人,這樣就失去「堪巴.利里」的意義了。如果諸位這樣做的話,就是在種下壞的原因,而將來收穫其壞結果的,還是你們自己,並非你們的顧客,因為你們的顧客,絕不會那麼傻地繼續任你們剝削下去的。尚玍的可貴,在於相扶相助,相輔相成,尚玍絕對不是為了相侵相害而存在的,不要拿繩子綁緊自己的脖子,不要拿枷鎖套住自己的四肢,人不是為這樣而生來「塌庫瓦里」(地上界)的!人之所以生到「塌庫瓦里」,是為了在相扶相助、相輔相成中,努力修正自己的「咖爾碼」(偏去的個性,即被譯為「業」者。)而生來「塌庫瓦里」的。在一個家庭中有兄弟姐妹的存在,也是為這個目的而存在的,親戚、朋友、師生等等,人間的許多人事關係,都是基於這個目的而存在的。請諸位千萬不要把自己孤立,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人所活的世界是「麻哈.看體」(大世界,即宇宙之意。)的一小部份而已,人也是「麻哈.看體」中的一份子,是「麻哈.看體」中最主要的份子。因此,人才有成為「秀巴臘」(「阿波摟開依迭.秀巴臘」的略稱,能觀通三世者。)的可能,人才會變成巴互臘莽(大菩薩以上境界的光的天使、神,這裡指的是光的天使。是被譯為「梵天」者。)。請諸位多珍重內在於自己心中的巴互臘莽(這裡指的是神),這是我們出生為人的目的;人是為了變成巴互臘莽(這裡指的是達到大菩薩以上境界之意),而永遠從我們的老家「思普拉阿臘」(天上界),到這個「塌庫瓦里」來,而永遠地在往來「思普拉阿臘」與「塌庫瓦里」間,以形成「麻哈.看體」的「塌爾碼」(法,宇宙神理、法則。)─「沙姆.沙臘」(轉生輪迴)的。』

         『諸位如果明白了真正的名望,明白了財利的真正意義,你們就會真正的去發揮你們的才能,服務人羣,滋育大眾的。能够將自己賴以謀生的神聖工作,明白它的存在意義,一個人就能在謀利當中贏取名望了。像這樣,名望和財利這兩個東西,其實也不是很明顯地分成兩樣東西的。謀利本身,能等於行善行為,那麼,名望就自然成其結果而返歸自身的。這是人間獲取真正名利的捷徑,因為唯有這樣,才合乎「塌爾碼」。而當一個人活在「場爾碼」中的時候,真正的心安幸福就已到家中了。』

         「佈大環視這一羣西拉巴疏帝的貝夏中的頂尖人物後,以很有力的口氣說:

         『請諸位想一想,當你們在剝削生民的時候,你們是否想過,給你們剝削的人們的家裡,孩子正在哭啼,父母、妻子正在餓肚,你們想到了它沒有?為甚麼沒有想到?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們只想自己,只想自己獲利、快樂。下雨天看不到太陽,同樣地,當你們讓人家呻吟、流淚的時候,你們心中的太陽,也被他們的呻吟和淚水所掩蓋了!遮住了!請諸位長記住我這句話,不要讓別人呻吟、流淚,他們的呻吟,他們的眼淚,就是失去你們自己心中的太陽的原因,心中的太陽一失,一個人就沒有心安幸福可言啦!所謂心中的太陽,就是轉生輪迴於「思普拉阿臘」與「塌庫瓦里」間,永遠不變的你們真正的自己,那就是我所常說的「力密卡」(真正的自己、善我),而「沙濟」(幸福)就存於你們的「力密卡」之中。』

         每當佈大向被利欲薰心,或心懷惡意之人說法的時候,他的言魂中就發出很強烈的光,射進聽眾心中。當時坐在頭一排的諸大弟子,都能以心眼看得很清楚這強烈的光。因此,當時的印臘人,就稱它做「澎.托利阿」(「澎」.是獅子,「托利阿」是凶猛的呌聲之意,即被稱為「獅子吼」者。)了。而從佈大五十七歲的秋天起,每當他在「澎.托利阿」的時候,在他周圍四「悠架那」(距離的單位,一「悠架那」等於步行一天的行程,即被譯為「由旬」者。),就會發生地震。

         佈大接着說:

         『人的所作所為,都由他的心念(即想念)形式化的。當諸位在經營事業的時候,你們的經營,只是你們心中的心念的內容,形式化了而已。當你們能够把我剛才所說的名望、財利的真正意義明白,而去實踐的話,就等於你們的心念在淨化了。如果你們表現出來的是善行,那麼你們的善行的動力的心念,一定是「瞇樓庫」(慈悲)了。由自己的行為而尋找自己的心念的狀態,依此步驟,一個人就能够尋找出,自己的所作所為的根頭、原因。這樣地時時約束自己的心念不趨於邪惡,心魔就不起了。很多沙樓孟(非佈大團體的出家修行者之稱,被譯為「沙門」者。)之所以會遭遇魔難,是自己的心魔感應麻臘阿 (魔,即死後展開地獄生活的人。)所致。』

         最後,佈大微笑着對大家說:

         『諸位!請大家從你們的所作所為,去尋找你們的所作所為的原因的心念的狀態罷!當你們的心念,保持着陽光普照的太陽的熱 ─ 憐憫、同情、關心的時候,你們的周遭,一定沒有呻吟和眼淚,一定只有歡笑,只有欣欣向榮而已啦!這個時候,你們就會明白,真正的心安幸福是甚麼東西了。這就是求心安的頭一條正確捷徑「夏巴拉利.投」(察知得很正確 ,即被稱為「正見」者。)啊!』

         西拉巴疏帝的長者們,有的感到內疚而泫然涕下;有的感激佈大指明迷津而在號哭。啊!「佈大.咖塌利.庫拉巴士瓿」(佛度有緣人)!諸弟子的臉頰也都垂掛淚珠,和佈大發出的滿堂的光,相為映亮。

傑大.貝那(祇園精舍)的雨聲

         由住在西拉巴疏帝(舍衛城,當時印臘西北方的大國,摳沙拉國的首都。)的富翁,麻哈.貝夏(大賈)思臘大樂捐的傑大.貝那(祇園精舍,「傑大」是幽雅,「貝那」是宿舍 、廣濶的講堂的意思。因此,意譯以「幽雅修寓」方正確。),由麻哈.蒙嘎拉那(大目揵連,即俗稱的目蓮尊者。)和呀薩去督工監築完成後,佈大(佛陀)在他四十四歲那一年的春天,從當時印臘 (印度)六大國之一的麻嘎拉國第一商城拿爛臘附近的貝爾.貝那(竹林精舍,「貝爾」是翠竹的意思,因此意譯以「翠竹修寓」才正確。),遷移到傑大.貝那去暫居。而貝爾.貝那就由霞利.撲投臘(舍利弗),暫為掌管,並在那裡繼續幫佈大說法。

         佈大到達傑大.貝那後,很滿意那環境,而開始說法。當時咖西國(當時印臘的六大國之一)的巴拉蒙(婆羅門)教師巴巴里,遣來的十七位男女弟子,也尊佈大為師後,跟隨他到傑大.貝那。後來巴巴里的女弟子埋托勒呀(俗稱的彌勒菩薩,其實她在天上界的境界是如來,稱為瞇樓庫如來,而是女的,不是男的。),就擔任傑大.貝那的「愾依呀夏罷」(管事),這是被誤傳為「愾依西罷」者。「愾依西罷」是長老輩的意思,因此擔任諸「貝那」之管事的人,才被後人稱為長老,而又被認為長老就是大弟子了。其實當時的管事,不一定是佈大的弟子中,境界最高的。),一方面向女眾說法,一方面指揮着必庫匿(佈大的出家女弟子,即被譯為「比丘尼」者。),理吃的東西等。

         佈大到達傑大.貝那的第一場說法,就是說「夏巴拉利.投」(察知得很正確,即被稱為「正見」者。)

         佈大對弟子們說:

         『人所處的環境,有很多事情,令人不滿意、心煩。人與人之間,互相猜疑,戰戰兢兢,都只看到對方的假的部份。其實,像現在外面下着大雨,嘩喇喇的雨聲,聽起來有時候會令人心煩,覺得很吵鬧。但如果你們的心,能够很「丕阿遐」(調和)的話,雨聲自自然然地就變成「咖拉波士琶」(菩薩界的讚頌歌)了。』

         當時在座的麻哈.卡俠罷(摩訶迦葉)、麻哈.蒙嘎拉那麻哈.那阿禡等諸大弟子,都隨着佈大的話,而把心調和起來,看看究竟雨聲會有甚麼變化。果然,大家把心一調和,雨聲就變成「咖拉波士琶」了。

         佈大接着說:

         『像這樣,雨聲也隨着一個人的心境的不同,聽起來就會不一樣。當你們心情高興的時候,人家吵你們,你們都不會覺得吵鬧;可是當你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人家雖是對你們輕聲細語,有時候,你們也會覺得很討厭。同樣的聲音,為甚麼有這麼大的差別產生呢?』

         佈大繼續地說:

         『這是你們不明白聲音的原因所致。聲音本身,並沒有好聽、難受,它是「麻哈.看體 」(大世界,即宇宙之意。)中的一種韻律,像風一樣,沒有絲毫有損傷萬生萬象的私心,不是要讓你們難受才大聲或小聲,它只是自然的韻律,談不上善惡、好壞。好聽、難受,只是感受它的人的心的狀態不同而已。也就是說,聽雨聲是否會討厭,和雨聲本身毫無關係,只是聽的人的心裡的狀態,有否接受、容納那聲音的狀態,這樣罷了。問題的癥結,在自己的心的狀態,而不在聲音。人間的一切都是這樣的。』

         他接着問起弟子:

         『烏巴髂霞利.撲投臘的哥哥),你說說看,「麻哈.看體」中的萬生萬物之間,是互相在喜歡、容受,或者互相在討厭、排斥?』

         烏巴髂本來是巴拉蒙教中的傑出人物,精通貝打經典(吠陀經),可是時常會問起佈大,很唐突的問題,例如人為甚麼都要活七、八十歲,為甚麼不多活三、五百歲等。他突然被佈大點到,那壞習慣又顯露了。他回答佈大說:

         『佈大,我想,它們是互相喜歡而又互相排斥,因為大自然的現象就是這樣。花開得很漂亮,來引誘蝴蝶,蝴蝶來了,給它採花蜜,探了以後就不理睬花了。這樣就是互相喜歡,又互相排斥了。』

         佈大說:

         『烏巴髂啊!你每餐吃完後,是否繼續端着你的鉢呢?』

         烏巴髂回答佈大說:

         『沒有啊!佈大。每餐我吃過東西後,我都把我的鉢洗乾淨,然後裝進我的囊裡。』

         佈大說:

         『那麼當你把你的鉢裝進你的囊裡,你就是在排斥鉢,或者只是不需要鉢了,因此就它收起來而已?』

         烏巴髂說:

         『佈大,我沒有排斥它......』

         他說到這裡,自己發覺自己又鬧出笑話,於是,接不下去,而垂着頭坐下。

         佈大說:

         『烏巴髂啊!你的老毛病又出來了。這就是人生的苦惱的原因啊!沒有把顯露在你人生的每一件事情的真正原因,都察知,你才會造成醜態的,而造成醜態了,你自己就會在心裡難受。沒有把人生的一切遭遇的原因、真相察知,是人的苦因的起點啦!必庫(佈大的出家男弟子,即被譯為「比丘」者。)、必庫匿們,你們明白了嗎?』

         佈大接着又說:

         『「麻哈.看體」間,其實一切現象,都是互相容受、喜歡的。因其需要而互相喜歡、容受,而在容受、喜歡中,不老執着於喜歡,不老繼續其容受狀態。多相親的兩個人,都無法天天、月月、年年,都坐在一起;我們吃下去的東西,也不會老待在我們的身體中不變化。這種因需要而相輔相成,因喜歡而相扶相助,不執着於該人、物、事,不停頓在某一種固定的思考狀態,這就是「麻哈.看體」中的「遐窪拉.咖爾碼呀」(諸運動皆不中止,即被稱為「諸行無常」者。)啊!而一個人如果明白了「遐窪拉.咖爾碼呀」,就不會執迷了。而當一個人不執迷的時候,就能很清晰地(「很清晰」的當時的印臘語就是「夏達滴.詗斗」,佈大常使用這詞句。)尋出自己的一切遭遇的原因。將自己的人生途上,所遭遇的一切原因,都能够很清晰地察知,就叫做「夏巴拉利.投」。』

         那天晚餐後,諸大弟子圍繞着佈大,想聆聽他的教誨的時候,佈大又說:

         『「夏巴拉利.投」,是一個人要發露「麻哈.葩匿呀」(偉大智慧,即被譯為「摩訶般若」者。)的首要門徑。倘若,不能把自己的遭遇的原因,很清晰地察知清楚,找出來,就不能在自己以後的人生途上,將發生的壞結果,防患於未然了。這是頭一條求真正心安的「夏巴拉.葩拉思罷阿」(正確的捷徑,這就是被稱為「八正道」的「正道」二字。)了。』

咖拉士耙(中道)

         佈大(佛陀)四十九歲的夏天,在當時印臘(古代印度的名稱)南方的彌嘎拉迓(鹿野苑)的芒果林說法的時候,說到「塌爾碼」(「法」,即宇宙神理、法則的意思。)的真義。

         佈大說 :

         『十四年來,我已在十二個國家(當時的印臘,共有大小十六個國家。)說過法。我所說的,其實不是我所發明的,而是本來就存於「麻哈.看體」(大世界,即宇宙之意。)中的「塌爾碼」。這是我的「麻哈.葩匿呀」的內涵。你們不要小看自己,不要以為「秀巴臘 」(「阿波摟開依迭.秀巴臘」的略稱,被稱為「觀自在」者,即到達能觀通三世境界之人的稱呼。)只屬於特殊人物的專有物,人人都能成為「秀巴臘」,人人都有「佈大.葩拉滴愾依」(成為佈大的可能性,即被稱為「佛性」者。)。只要你們將我所說的好好地實踐,真的去做,就一定能够達到「秀巴臘」的境界的。現在我來談「塌爾碼」。』

         於是,佈大就說出他於三十五歲秋天,在烏爾貝臘.些那旎大悟的情形:

         「當時我在丕葩拉樹(被稱為「菩提樹」者)下,決定如果無法開悟,我就不再站起來了。可是坐到第四天,天剛亮不久,突然我聽到一個女孩的歌聲,那一首歌,我在卡必拉.巴士斗卡必拉城,佈大的家鄉。)也常聽侍女們在唱的,我也會唱,但我出家以來六年的時間裡,從來沒有想起這首歌。也許在座的,有人也曉得這首歌,其歌詞是這樣:

         「弦啊弦,發出好琴音,

         太緊了,音僵,

         太鬆了,音懶,

         不緊不鬆,音美妙;

         太緊了,音僵,

         太鬆了,音懶,

         剛好,剛好,音美妙,

         剛好,剛好,好琴音。」

         當時我被這歌聲愣住,我想:『六年來我枉費光陰了。現在為甚麼還執着於非開悟不起座的極端想法呢?太錯太錯了!這首歌,六年來我為甚麼都沒有想起?是啊!甚麼都要剛好,那不就是沒有執着的狀態嗎?那不就是「巴沙體.塌爾碼」(遵照宇宙神理、法則去實踐的意思,這是被稱為「歸依法」者。)了嗎?啊!「麻哈.看體」中,本來就存在着這「剛好」的道理啊!這樣太陽才不會和其他星球相碰,適得其所,適運其力而不衝突,這不就是「麻哈.看體」的「丕阿遐」(調和)嗎?啊!「丕阿遐,丕阿遐」!這就是「咖拉士耙」(中道,即不偏不倚,無罣無礙,適得其用,而毫無所執的狀態。)啦!啊!我終於悟到「 塌爾碼」了!』。」

         佈大徹悟「麻哈.看體」中的「塌爾碼」的根本,「咖拉士耙」了。爾後,在他說法四十五年的漫長歲月裡,貫串着他說法內容的就是「咖拉士耙」。

麻哈.葩匿呀.葩拉瞇大(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佈大(佛陀)三十九歲開始,時常告訴人們說:

         『一個人要獲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將內在於自己的「麻哈.葩匿呀」(偉大智慧,即被譯為「摩訶般若」者。)發露出來,而受用它才可以。為甚麼呢?因為人的真正的幸福,一定要以心安為基礎。不能心安怎麼談得上幸福?而心安連自己的明天也不曉得,怎麼能够心安呢?人間的很多原因、結果,在原因與結果之間,都存在着「緣」這個東西,它就是使因變成果的一股推動力,它是存在於我們看不到,摸不着的世界之內容 [ 當時的印臘語「佈拉疏庫立斗」(當時的標準語言,和以後的「散思庫立斗」即被稱為「梵文」者不大相同。)稱「緣」為「巴士瓿」,它的意思就是「感知不到」、「無法明白」。]。如果不明白「緣 」,人就會產生在被命運作弄的感覺,因而產生悲觀心理。其實「緣」就是推動因為果的動力,只要能够將「緣」這個東西摸清楚,人就會曉得未發生的事情了。為甚麼呢?因為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結果,都是在其前有原因。原因一定要靠「緣」來推動,才能變成果。所以明白「緣」,就曉得甚麼是果了。並且由於知道「緣」,同時也就能够曉得原因的。倘若其因是壞的,那麼可以藉好的「緣」來打消其壞因之變成果,這樣,人生的前途,才不會再存有痛苦的結果啦!』

         佈大就這樣地把人能安心的基本條件,聚集於明白「緣」一件事中。以當時的印臘語說就是「帕帕拉利.巴士瓿」,「帕帕拉利」是「探索」的意思,整句就是「尋緣」。

         可是「緣」要怎麼尋呢?佈大又說:

         『要尋緣,就要把內在於自己心深處的「麻哈.葩匿呀」發露、使用外,並無其他的辦法。你們看泥沼裡的蓮花,不管它生長在多髒的池沼,不僅能開出一塵不染的聖潔花朵,而且連它的葉子,都不染汙泥。人也是一樣,人的身體,眼睛有眼屎,耳朵有耳垢,鼻子有鼻糞,牙齒有齒垢,加上汗、大小便,雖然這些都會令人覺得髒,可是那只是肉體而已,人有一塵不染的真正的心,那就是多壞的人,也無法欺騙自己的那顆心,它就是一個人的真正的自己,它就是一個人的本來面目,毫無瑕疵,一塵不染。它就是人的蓮花,它就是「麻哈.葩匿呀」。人只要能够讓自己無法欺騙自己的那顆屬於自己本來面目的心,時時顯現,而使它做為自己的主人翁,那個時候,「麻哈.葩匿呀」就會發露出來。』

         因此當佈大有一次在麻嘎拉國(當時印臘的六大國之一,位於東南方。)的首都臘佳孤利哈(王舍城)說法的時候,就特別強調這一點:

         『不要煩惱,不要擔心,這些都是人的心毒。最會亂人之心的,莫過於煩惱、擔心,人所以會煩惱、擔心,就是他不曉得自己的偉大,人都會成「秀巴臘」(「阿波摟開依迭.秀巴臘」的略稱,達到能觀通三世的境界之意。)的。我們的印臘(古代印度的名稱)「咖拉洗」(人),不就是和「摳拉洗」(未成熟)有些同音嗎?人生是要將「摳拉洗」變成「葩拉.摳拉洗」(成熟)才生到「塌庫瓦里」(地上界)來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變成「葩拉.摳拉洗」。而人要怎麼樣才能變成「葩拉.摳拉洗」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麻哈.葩匿呀.葩拉瞇大」(到達內在於自己的偉大智慧,即被譯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者 。「麻哈」是偉大,「葩匿呀」是智慧,「葩拉」是到達,「瞇大」是內在。)了,除此而外,絕無其他辦法!』

         佈大接着說:

         『我在烏爾貝臘.些那旎烏爾貝臘森林)所悟到的實際狀況,就是「麻哈.葩匿呀.葩拉瞇大」,這內在於自己的「麻哈.葩匿呀」,人人皆有。所以你們要「巴沙體」(遵從............去實踐的意思,即被稱為「歸依」者。)我,不要依賴甚麼形式去修行,只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把自己的「麻哈.葩匿呀」發露出來,就是「巴沙體」我啦!』

         因此,當時很多印臘人,就把「麻哈.葩匿呀.葩拉瞇大」,稱為「巴沙體.佈大」(遵從佈大所教的去實踐的意思,即被稱為「歸依佛」者。)了。

呀拉 .夏巴拉.葩拉思罷阿(正確八捷徑)

         從現在算起,二千五百九十四年前(公元前六一九年)的八月十五日(如現在的農曆),在印臘(古代印度的名稱)麻嘎拉國(當時印臘的六大國之一,位於東南方。)的烏爾貝臘.些那旎烏爾貝臘森林)西端,靠近內蘭佳臘.葩拉沙罷(即被譯為「尼蓮禪河」者,「葩拉沙罷」是支流、溪之意。)附近的一棵丕葩拉樹(被稱為菩提樹者)下,卡必拉.巴士斗卡必拉城)的太子國拉媽.夕大爾臘(瞿曇悉達多)大悟了。他經過了將近六年的訪道苦鍊,一無所成,於是想靠自己的力量,徹底地找出能使一個人,真正獲得心安幸福之路。然而,究竟一個人怎麼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心安幸福呢?是物質享受嗎?他本人是一位太子,物質享受已够多的了,可是怎麼無法獲得長期的心安、滿足呢?那麼是否要靠種種苦鍊?當時的印臘有非非教,非非教是尊火為神的宗教,整天在燒火祭拜。還有佳以那教,它是不殺生,不吃葷的宗教,以及巴拉蒙(婆羅門)教,這是專門研究貝打經典(吠陀經)的,以理論見長,很喜歡爭辯。還有利呀臘教,這是專門苦鍊的宗教,整天赤裸身體的大部份烤火,或躺在玫瑰莖堆上,讓刺刺傷身體,忍受痛苦,以求靈魂的解脱。還有悠尬(被譯為「瑜伽」者,即俗稱的瑜伽術。),它是以「基阿那」(被譯為「禪那」者,禪定、冥想之意。)為最高修鍊內容。其他還有很多宗教和修行方法,只算較大的宗教,就有四十種以上。這許多宗教或修行方法,較被重視的,國拉媽.夕大爾臘太子,都求教過了,六年當中,沒有一樣讓他能獲得真正的心安,能令他誠服。

         於是,他就坐在烏爾貝臘.些那旎的丕葩拉樹下,要自己以大自然為師,來求真正能够到達心安的正確捷徑。

         本來他想如果不能徹悟,就不再離開那樹下座位,因此,撿了很多芒果及樹枝,以及準備水等,要做一次生死的冥想,以期大悟。

         他要把自己活到今天三十五歲的一切,徹底地檢討。可是他覺得要檢討自己的往日的生活,必須先知道,用甚麼基準來衡量其正確與否,到底要用甚麼基準呢?

         他想:既然人是活在這個「麻哈.看體」(大世界,即宇宙之意。)間,那麼,比起心中有很多葛藤的人起來,大自然的一切,是比較純真的了。太陽無償地給「塌庫瓦里」(地上界)的萬生萬物陽光,也沒有要求萬生萬物報償它。水是萬生萬物不可或缺的,而水總是向下流,又能夠維持其水平狀態,槓玍.沙罷(恒河)的水,帶着很多汙泥默往海流,爾後,汙泥沈到海底,自己却依然清淨。

         人是否也該像大自然的這一切一樣地沒有私心,來相扶相助才對呢?是否也要保持這無我的狀態呢?而人的所以會痛苦,是否都由逞一己之私而來?如果把私心捨去,是否也可以像大自然的萬生萬象一般地造福人羣,獲得相扶相助、相輔相成的結果?

         那麼,人的痛苦的原因是甚麼呢?是否都只為自己着想,而沒有為別人着想所致?只為自己着想,是否偏執在自己一方了?這樣,是否就是極端?可是如果不為自己着想,只想他人呢?那自己要怎麼辦?犧牲自己,沒有自己,人生活着又有甚麼意思?這是否也是極端?

         那麼,怎樣才能得其兩全呢?自己好,他人也會獲得好處,是否這樣才正確?

         不要只為自己,也不要只為別人,是否有自己、他人都會一起好的方法呢?太陽給「麻哈.看體」陽光,才顯得它的可貴啊!它是否損失了?沒有!千古以來,它繼續地發出光熱,沒有休止呀!而水呢?槓玍.沙罷的水被陽光蒸發,變成雲、雨滋育「塌庫瓦里」後,有的又歸迴槓玍.沙罷,這樣地在「沙姆.沙臘」(轉生輪迴)着,永無休止啊!

         那麼,人是否也捨去自己的立場,也不只站在別人的立場,只要把人我之分去掉,而相扶相助,相輔相成,不存一點私心,不只為自己,又不只為他人,把這兩端都捨去,站在絕對客觀的「咖拉士耙」(中道),就能合乎大自然一切現象的相扶相助,相輔相成的「沙姆.沙臘」的「塌爾碼」(宇宙神理、法則,即被稱為「法」者。)呢?

         於是國拉媽.夕大爾臘太子,最後找到了反顧自己半生是非的標準,那就是客觀的立場 ─ 「咖拉士耙」。

         沒有私心,不只為己;沒有人我之分,也不只為別人而犧牲自己。在相扶相助,相輔相成中,捨去人我的兩個極端立場,把人我化為一體,打通,沒有人我之分了;同時又合乎大自然的「沙姆.沙臘」的「塌爾碼」,那麼人、我、大自然三者就為一,這不就人我萬物都合為一體了嗎?那麼人與人之間也不會有相侵相害的事情發生了,這樣的話,心裡就會平靜的了。

         於是,他找到衡量自己的基準 ─ 「咖拉士耙」。

         那麼以「咖拉士耙」來量度自己的過去,或者看萬生萬象的時候,人就會發覺自己的很多偏私的實態了。

         太子國拉媽.夕大爾臘,就以「咖拉士耙」為基準,在反省自己的半生當中,徹悟到八條人人求心安幸福的正確捷徑(當時的印臘語為「呀拉.夏巴拉.葩拉思罷阿」,「呀拉」是八,「夏巴拉」是正確,「葩拉思罷阿」是捷徑;即被稱為「八正道」者。)。

         他以「咖拉士耙」為基準,花了二十一個晚上,在當時印臘的八月十五日清晨,終於大悟了「麻哈.看體」間的「塌爾碼」,而「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到達內在於自己的偉大智慧,即被譯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者。)。於是,卡必拉.巴士斗國拉媽.夕大爾臘太子,成為佈大(被譯為「佛陀」的正音。就是徹悟宇宙神理、法則而達到宇宙即我的境界之人的稱呼。),而變成「阿波摟開依迭.秀巴臘」(到達觀通三世,無所不知的境界的人之稱,即被譯為「觀自在」者。「阿波摟開依迭」是看,「秀巴臘」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了。隨着,佈大就把他所徹悟的「塌爾碼」中,可供人人去實踐的,歸納為「察知得很正確」、「思考得很正確」、「說得很正確」、「工作得很正確」、「活得很正確」、「奮勵得很正確」、「願望得很正確」及「安定得很正確」等八條正確的捷徑。

         這是人類到地球後四億年來,地球上有唯一使人能夠「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的正確八捷徑的由來。而由於佈大是出身夏孤窪.撲投臘 (夏孤窪族,「夏孤窪」是被譯為「釋迦」的正音,「撲投臘」是族的意思。),所以就被稱為夏孤窪.穆匿.佈大(即釋迦牟尼佛,「穆匿」是奇珍之意。是夏孤窪族的奇珍之佈大的意思。)了。

         這是我兩千五百多年前,活在古代印度,跟隨夏孤窪.穆匿.佈大(釋迦牟尼佛)四十二年的回憶錄。

         人的生命是永恒的,永遠地從天上界到地上界,而又回到天上界地轉生輪迴着。帶着肉體的這一生,只不過是永恒生命的永遠的轉生輪迴中的一世而已。人的潛在意識,貯藏着轉生輪迴中所得的一切智慧,它是人的智慧寶庫,人人皆有,並不例外。人只要把我執捨去,使自己的心,時時保持與不能欺騙自己的狀態一樣的狀態,來發露其一切想念行為於日常生活,則心安的境界是人人可至的。 

         當時佈大(佛陀)時常教誨人們,人的幸福,唯有心安而後可得。而心安則唯有「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而已。「麻哈」是偉大,「葩匿呀」是智慧,「葩拉」是到達,「瞇大」是內在,「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就是「到達內在於自己  的偉大智慧」的意思。「麻哈 .葩匿呀」,即是潛在意識,它是人的不能欺騙自己的心的內涵。因此,要到達內在於自己的偉大智慧,必須時時保持人的真正的自己的心,與不能欺騙自己的狀態一樣的狀態,以顯露它所涵有的宇宙神理、法則之根本的慈悲,始有可能。

         慈悲不是空洞、抽象的,慈悲是從善止惡的偉大力量,它是最偉大的神通。所謂六通中 的「漏盡通」,就是人經「離執」、「去執」而到達「無執」的境界後,始能發露的,那就是純粹無雜的慈悲心所發露的力量。到達這個境界,就稱為「尼爾罷阿拿」(湼槃)。「尼爾罷阿拿」,是寂靜的意思。寂靜,就是心不發露不滿、恐懼、嫉妒、憤恨、貪婪、不知足等,由我執引發的黑暗想念的意思。當人的黑暗想念愈少,由黑暗想念發露的欺騙、任性、虛榮、奢侈、傲慢、誇耀、不負責、逃避、報復、偷竊等黑暗行為,隨着也就愈少,而其我執也就隨着愈微弱。我執越微弱,人便會離執,進而去執,而終於達到完全無執的境界。

         「尼爾罷阿拿」是「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的極致。在寂靜的境界,一切黑暗想念行為都消失了,而其心,即唯有不能欺騙自己的內涵而已,此時的心,就是純粹的慈悲心。純粹的慈悲心,就是「麻哈 .葩匿呀」。

         「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就是心時時保持與不能欺騙自己的狀態一樣的狀態,以發露慈悲為起端,而臻於這顆心,完全變成純粹的慈悲心的狀態的淨化心境的歷程。

         佈大所說的正確八捷徑,是人能够「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的唯一途徑。當人的「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到達某程度,他的「麻哈 .葩匿呀」就會發露,而隨着「麻哈 .葩匿呀」的愈發露,他就會明白自己與別人的前世種種;就能感知一般人無法感知的世界之內容;就會曉得他人心中的想念;而其光子體,就能够離開肉體,自在地行往想去的地方、世界;這就是所謂的「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及「神足通」。這些神通,都是「麻哈 .葩匿呀」的力量。所以當時佈大才稱它為「巴沙巴臘里」。「巴沙巴臘里」,是附屬品的意思,是隨着「麻哈 .葩匿呀」的發露,即隨着「麻哈 .葩匿呀.葩拉瞇大」的深度,自然地發露出來的力量。因為它是發自偉大的智慧,所以「巴沙巴臘里」,當時佈大的弟子們,都把它稱做「偉大的力量」。因此,神通是靠捨去我執而自然發露的,並不能靠求來獲取。求是貪婪的黑暗想念行為,那是在增強我執,它正和「巴沙巴臘里」的發露狀態,背道而馳。

         正確八捷徑,令人消褪黑暗想念行為,以發露偉大的智慧、真正的慈悲,這是心安的實態;而當偉大的智慧、真正的慈悲發露的時候,其偉大的力量 — 神通,也就跟着發露出來,這是幸福的資源。這種心安的實態與幸福的資源,不僅使人明白人生的目的,生命的意義,並且能够令人完成此世生為人,來修正自己的偏去個性的目的,使他能够完全活在人生的責任與義務之中。唯有如此,人才能體驗到生的歡喜。

         本書中所寫的,若有半點虛假,在諸大如來明鑒之下,我願受天誅地滅!倘若讀者,從本書中能够看到,活在眾生中的佈大的影子,沐浴佈大救濟受五官迷惑的眾生,四十五年的慈悲甘露,則慶幸莫過於此了。

         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

         蔡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