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理事長在成立大會致詞「中華民國意識科學研究會」組織緣起

       陳先生、各位同仁,今天是我們中華民國意識科學研究會的成立大會,承蒙各位前來指導、參加,謝謝!

       我們大家都曉得,我們這個世界的科學發達得很快,人類已經登上月球了。可是却發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對外界的認識與日俱深,但對自身內在的了解相對的反益形膚淺了,卽以我們人所由構成的意識和肉體兩部分而言,生理學對於肉體這一部份的研究不可謂不深,但對於意識方面的探討,却不見有何專攻的科學,更談不上造詣,兩者不免相形見絀,這實在值得深思。儘管少數心理學者已涉獵到所謂Parapsychology超意識的問題,但他們所說的意識能否賅括我們人的全部意識?則未可知。我們一個人不只是有表面意識,還有一種潛在意識。至於潛在意識爲何物,目前我們還無以名狀。很多科學家,當他拚命在研究的時候,往往得不到什麼結果,反而在不經意的時候,會有驚人的成就。如佛萊明博士的發明盤尼西林便是差可比擬的例子。還有很多文學作家,當他專心致志在寫作的時候,往往絞盡腦汁,搜盡枯腸,仍舊無法下筆,可是當他有時空閒下來,Relax一下,抽一支香烟,文思便頓如泉湧,像這兩種情況,是不是通常所謂的「靈感」?其他如很多超越時空的預言被證驗,何以人會有這種預先感知的能力?諸如此等,是不是可以從我們一個人生下來到今天所有的表面意識裡面得到解答?爲什麼我們普通人沒有這種力量?我們古代有一句話:「當局者迷,傍觀者清」,那麼為什麼傍觀者清呢?就是他對一件事物不執着No Attachment,No Self Preservation,而能以第三者客觀的立場來看清楚。科學愈發達,我們的享受也愈多了,像從前的人沒有什麼電視,更沒有什麼電腦等等,而我們現在是應有盡有,但與之俱來的各種肝病、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病症也愈來愈多。高血壓增多是因享受太多所引起,肝病則因生活緊張而發生,神經衰弱乃為物質享受太多,只顧對外界的追求,而迷失了自己所致。「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為什麼報紙上常看到有人作出殺人放火的勾當?難道他們要下手的時候自己沒有想到這是壞事情嗎?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認為賭博是好的!可是他為什麼會這樣做呢?這都是因為「當局者迷」,他不能當傍觀者。這一類事情,仔細的檢討起來,就是緊張所引起的。一個人爲什麼會緊張呢?那是因為很相信自己。而這種相信只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想法。因爲一個人自己不了解自己,而却能够相信自己,是很不合邏輯,很不科學的。根據我們探討的結果,一個人不僅有表面意識,還有潛在意識,如果一個人常常能够以客觀的、傍觀者清的態度來過生活的話,再略加修習,就能很容易地使得潛在意識流露出來而運用在日常的任何時間裡。像前述的科學家、作家等,他們就是在這種狀態下,反而會有出人意表的發明和創作。可是一個人要客觀,一定要在每一秒鐘的日常生活中切實踐履,方能獲致,這正舆孔子所說的「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顚沛必於是」的旨趣相同。平常要把事情的眞象看清楚,不可眩於其表象,或以偏概全,斷章取義。更要以客觀的、傍觀者清的立場來設想。就像去年以來全球性的不景氣,引起了不少經濟與社會的問題,而有的人就以為物價普遍漲高了,只有員工的薪水還沒有調整,不免嘖有煩言。當一個人這樣想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公司也一樣遭到衝擊,其經濟情況能否因應這樣的需求?假如沒有的話,退一步他有沒有想到在人浮於事的今天,好歹總是公司給予自己工作機會,賴以養家活口;縱有要求是不是也應該適可而止?試想太陽毫無條件、無償地給我們照了這一半生,空氣供我們呼吸,我們是否應該有感謝的心情?還有每個人往往都「自以為是」,但反躬自問一下自己果真沒有缺點?這是不可能的,一個人或任何事情既有缺點焉能稱為完善而自以為「是」?那麼什麼是缺點呢?最通常的就是只要足以亂自己的心而傷別人的心的,就是我們的缺點。一個公務員上班時,因公事被上司罵了,彆了一肚子氣,回到家,太太、孩子問他,一句話也不說,他心裡在煩而不說話,這是亂自己的心;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讓自己的妻兒難過,這是傷別人的心,這種性格不是缺點,是什麼?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兒女,是不是真的將慈悲與愛獻給他們?或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自己想一想而毫無表示?還有很多人只會說某個人很容易生氣,那就等於反襯出自己不會生氣,但他有沒有想到是在不致於生氣的地方不生氣,或者是在容易生氣的環境中也不會生氣?再來說知足,有人說我自己有了五十萬新臺幤就可以過一輩子了,不必再工作賺錢,這樣未免太消極了,一個人眞正的知足應該是認為五十萬已够一輩子用,再努力上進,拚命賺錢,一直到賺了幾百萬或幾千萬財富,仍然以為五十萬元就足够,而把多餘的用於社會公益上,這才算是眞正知足。再者每一個人都以自己是對的,那麼世界上還有壞人嗎?還有誰是錯的呢?從這些事情看來,我們可以知道若一個人能用客觀的態度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切實反省一下,就會發現自已有很多不對的地方,把這些不對的地方找出來,然後把它壞的因素除掉,好像物理學上的光電效應(Photo Electric-effect)把光子引進來,把壞的電子彈出去一樣,想念自然淨化,行為必歸端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的整個能量是存在於四次元的世界,現在科學已經證明物質界外還有反物質界,能量是來自這個世界,眞正的我們這個人,並不是這個肉體。如果眞是這個肉體的話,為什麼當睡覺的時候,人家在傍邊罵你,你還是不醒?拿珍貴的法國香水放近你的鼻孔,你還是聞不到?由此可證明同樣一個人還有一個「反物質」 ― 一個眞正的你。我們一個人的肉體是由細胞的原子、分子所構成,另外我們真正的自己―反物質,是由光子所造成的。當睡覺時我們的光子體就去補給能量,當然這種能量是我們看不到的,就如我們騎摩托車時汽油產生的能量,也非我們的肉眼所能看到一樣,但我們不能否認此一既存的事實。以顏色來說,從紅色依次到紫色的範圍,紅外線由日光照射我們尙可感覺到,紫外線雖然看不到,但把我們的皮膚晒黑則是事實,不能說因爲看不到就不相信。經我們一年來探討的結果,認為我們一個人有反物質,那就是光子體,而和我們的肉體合而為一。我們的光子體就是我們所有細胞的意識(Consciousness),能量(Energy),活力(Vitality)沒有一個人說我們的細胞沒有Energy Consciousness Vitality,因為這樣的話一個死人和活人就沒兩樣了。我們探討的結果,曉得一個人有光子體,還有適應這個環境的肉體。我們姑且作一個比方,我們坐計程車到火車站,然後換火車到臺南、高雄,然後下車,坐車前後的我,就可比喻作光子體,而交通工具就是肉體,每個人都是如此。心就是Consciousness眞正的Consciousness在我們心裡。

       心,這個東西是在我們的光子體裡面,前面己經說過我們的意識分兩個部份,一部分是潛在意識,一部分是表面意識。我們人生到這個世上後,好像一塊冰塊拋在水裡,整個冰塊先沉到水裡面去,然後慢慢地又浮上來。可是無論浮多高,浮在水面上的只有九.二%而已。這與我們人一樣,我們的本能,在我們生下來之後就會吃奶,肚子餓會哭,就是證明我們的本能。那麼本能是什麼?本能並非無端形成的,而是我們過去曾經也有這種習慣、這種經驗才會這樣的,當我們看到嬰孩睡覺時自己在笑,爲什麼笑?有沒有人認眞探討過這個問題?像上面所說的許多事情,應該足以證明我們都有潛在意識,只要我們生活保持客觀,沒有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自我我欲(Ego and Selfishdesires)時,每個人就能讓潛在意識流露出來,我們的靈魂是永遠不死的,我們的潛在意識是永遠不死的,常人所說的靈魂是我們所說的心加上光子體的意思。再者光子體只不過是我們細胞的意識(Consciousness)而已。我們的大腦只不過是意識的連絡站,電腦的機器(Hardware)而已。 

       我們的光子體晚上在睡覺時離開我們的肉體,除非外界的刺激大到能够招回光子體時才能清醒。不太大時就不會清醒,一個人在一定的期間裡,不吃飯不會死,可是同樣時間若不睡覺就會死掉,爲什麼呢?因爲我們的光子體一定要到宇宙上去吸收我們的活力(Vitality)、能量(Energy)回來,我們的意識的中央就是我們的心。普通人所說的心就是表面意識。我們所說的則是意識的核心,我們的心是個容器(Capacity),心的裡面所裝的是神的能量(Energy)。我們所說的神是與普通宗教家所說的未必相同,我所說的神是支配大宇宙的大意識(Consciousness)大能量(Energy),是能量的根源。地球圍繞着太陽公轉自轉,電子圍繞着原子核旋轉,這種能量使宇宙間的萬生萬物片刻也不停,生生不息地運動。這種能量就是宇宙的大意識。同樣地我們的心的容器裡面裝有神的分能。那麼怎樣證明呢?無論一個人多壞,可騙別人,却絕對無法騙自己,為什麼沒辦法騙自己呢?因為心裡面裝有神的Energy神的Consciousness,其內涵就是慈悲與愛,所以他騙不了自己。

       宇宙間什麼都在輪迴,地球上,一年四季,寒至暑往,春去秋來,井然有序地輪迴。我們人呼出來的二氧化碳,植物吸收去了,植物排出了氧,我們又吸進來了,這樣都在相輔相成、相扶相助,一個人其能够這樣做的話,就不會執着在自己,進而便能把心擴大起來,讓潛在意識流露出來。那時候你就曉得人生也是輪廻的,一個人到這時候是可以追憶起過去世種種印象深刻的事物的。這樣的話,我們做人的態度就會改變,因為我們將會自然而然的知道此生做人的目的主要是把我們自己的缺點修正過來,來共同建設安寧、幸福的社會。

       因為我們確曾體驗到有這麼樣的事情,進一步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藉以促進各人的幸福與社會的和諧,所以才向政府申請成立「中華民國意識科學研究會」,共同來研究、推動這樁極饒意義的工作。在今天的成立大會上,謹先擇要報告如上,詳細內容以後再作研討,謝謝大家。(光華雜誌第1期1975夏季號)

創刊的話

       不知足、不滿的想念,很容易為惡所乘。妒嫉丶怨恨等使自己痛苦而失去人與人之間調和的不正常想念,以及這種想念為其根源而發露的行爲,所影響於人間道德與社會秩序的後果,實非淺鮮。

       一個人如果沒有不滿的想念,常能知足,且能遵循「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積極法則,將其已足的範圍以外的財力、物力,貢獻給國家社會,以增加建設、安樂民生;以救濟苦難,施惠人羣;則人生必充滿幸福,人間必成為佛國。

       人之所以會不滿、不知足,皆以執著於五官的感受為其因。其所以會如此,無非忘記了人乃是由意識和肉體―卽心身―所構成的宇宙間最高級之生命個體所致。如果一個人,於其日常生活當中,能常留給自己一些時間與餘地,來做「問心無愧」的自省工作的話,就終必有體會到孟子所言「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精義的一天。而由此體會,更能連鎖地體驗到「天有好生之德」的事實。

       「不忍人之心」是慈悲的想念;「好生之德」乃愛的行為。而此宇宙本質,生命根源,亦正是人生的準繩。當一個人「不忍人之心」與「好生之德」被蒙蔽於五官之感受後,其內心就失去了安寧;其包括自己肉體在內的外界環境,失去調和,而使其人生陷於不如意之狀態。原因本在自己自身,却反而怨天尤人,以至於更加發生不知足、不滿的想念行爲,令內心更失去安寧,外界愈彌佈荊棘。因果循環,無有已時,終於墮落自己,擾亂社會。

       其實,一般所說的心,只是一個人的整個意識當中的表面意識而已。它只佔一個人全意識的約百分之十。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卽為潛在意識。潛在意識,乃一個人在轉生輪迴當中,獲取的智慧總和,是內在於每一個人心裡的偉大智慧寶庫,人人皆有,並無例外。一個人只要能拿出勇氣,捨去「當事者迷,傍觀者清」的一味站在自己立場的缺點,努力發揚事事客觀的優點的話,都有開啟自己內在偉大智慧的寶庫,而令它流露到表面意識來的可能。因為潛在意識乃一個人的善我,它一流露到表面意識,隨而表面意識能和它調和了之後,一個人的想念,就能够充滿着慈悲,行為即能洋溢着愛。在人生路途上,時時為別人着想,處處扶助他人,使家庭調和,鄰居和睦,社會安定。這樣,一個人的人生,必成為一條康莊大道。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人家優點的日常生活,定能使一個人覺得其周遭環境,已不啻人間佛國。如此一來,不知足、不滿的想念行為,就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踪了。

       慈悲與愛,乃從善止惡的偉大力量,是站在絕對的正的立場的。不是好好先生,不是盲目和合。

       慈悲與愛,是積極的,是自強不息的,非消極的,非藉他力可卽的。

       慈悲與愛,能發露在義務與責任的日常生活中;於權利是爭的狀況下,是無法發露其光芒的。

       一個人心的王國的主宰,即是自己自身。因此唯有靠自力更生一途,方有開啓心的王國中的偉大智慧寶庫的可能。

       爲了和大家共同尋回古今聖賢常所訓示的「不忍人之心」與「好生之德」,中華民國意識科學研究會,乃決定出刊光華雜誌,將本會所探討、研究、體驗的內容、結果,報告大家。同時,我們覺得,自然科學的發達,有時會令人忽略國文寫作的重要性,因此,光華雜誌,特地提供了園地,多給予中、小學生們發表自己得意寫作的機會,以提高他們透過文字來表情達意的能力。

       我們將盡我們的力量,辦好這份雜誌,以贏得各界的栽培與愛護。

       創刊伊始,謹誌數語,聊表我們的心意。

       謝謝諸位讀者。(光華雜誌第1期1975夏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