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想念對人生的影響
念波與大宇宙諸世界之關係
人的想念是一種電波,但與收音機、電視等一般生活上所熟悉的電波相異次元。收音機、電視等的電波長大於紅外線,但人的想念波長卻小於紫外線。
人的想念內容的波長,剛好和人的潛在意識可感知諸世界的構成光波長相同。從最低的地獄界到最高的天上界的構成波長,即是人的表面意識的想念波長。此等波長是從五乘十的負六方公分到五乘十的負十八方公分,這正是Ⅹ光到γ線間的波長。而人發生想念的能,和天上界的靈界的單位能相同,即其光的波長為十的負十方公分到八乘十的負十一方公分。
雖然人存在於這個三次元現象界,然因為人的想念與原子細胞的肉體所存在的這個世界次元相異,且這個現象界,其實也是與它異次元的能─即光子的各種密度狀態的顯現而已,所以,和人的想念發生關係的,表面上看起來,是以這個現象界為主要內容,但和想念的念波發生感應作用的,却是人的表面意識所無法感知的四次元以上諸世界的內容。例如一個人的想念內容為傷害某人之事,那麼此想念內容所針對的雖是這個現象界的某人、某事、某物,但這種想念的念波所感應的世界,並非這個現象界的該人、該事、該物,而是異次元世界中和此想念內容中之事,乖離宇宙神理(即違背慈悲與愛)相同程度之世界的動的生命,即人或動物。
此事實,對人生的影響很大。
當一個人在恨另外一個人的時候,他所恨的雖然是這個現象界的人,可是這種恨的念波所感應的人,並不是這個世界的人,而是地獄界中之阿修羅界的人。此乃是極為可怕的事實。
人的想念是發生行為的根源,而溝通想念與行為的就是意志。人的想念,除了生理反射和地獄靈(生活在地獄界的人)或動物靈(異次元世界的動物)的影響外,皆從想念成為意志始發露為行為。行為雖然不是念波,可是其根源的想念、意志卻是念波,意志的念波是比想念強的。所謂強,是質同量多的意思。因此,人的想念行為,皆感應異次元世界。
大宇宙雖然擁有各次元的世界,然而各世界及其所含有的內容,皆由意識、能、光所構成。意識、能、光是同樣東西,它即是生命。以心理現象言即是意識,以物理現象說便是能、光,以生理現象講就是生命。然而前面已提過,大宇宙間的一切皆是生命,即大宇宙乃是由動、準動、及不動的三種生命所形成。動的生命就是人與動物,準動的生命即植物,不動的生命是礦物和物質。生命就是能的作用現象,能即是光,這是近代物理學已證明的。
近代物理學,又已發現反物質的存在,如電子有帶陽電的反電子等。所謂反物質的世界,就是此三次元世界的能,以能的狀態存在的世界,以物理學來說即是E的世界,E就是能量。而三次元的現象界就是hν的世界。h是普朗克常數,ν是振動頻率。然,E的世界,卻已和這個三次元世界異次元了。
大宇宙間的能,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反物質界的能,一是非物質界的能,一是反非物質界的能。由於反物質界的能構成物質界,所以大宇宙可分為物質界、反物質界、非物質界、反非物質界四個世界。
非物質界的背面,附帶着一個小小的世界,此即裏非物質界。該世界因為也是有光明的世界,所以通常都加進非物質界裡。可是其內容,是和非物質界逈然不同的。
反物質界,是物質界的人的光子體所存在的世界。非物質界就是天上界,是物質界的人的家鄉,是物質界之人的光子體原來居住的本地風光。
反非物質界和裏非物質界,乃是物質界的人,隨其活在物質界時的違背神理的執着慣性,死後展開的純執着世界。
人要從反非物質界或裏非物質界覺醒後,始能回到非物質界的天上界去,爾後方再有機會,轉生輪廻到物質界來。
非物質界就是天上界,該世界是hν+αn的世界。h是普朗克所發現的宇宙常數,即六•六二四乘十的負二十七方爾格秒,ν是振動頻率,αn即非物質界各世界中的常數。天上界含有幽界、靈界、神界、菩薩界、如來界等五個世界,各世界的內容前章已提過。
構成幽界的光,其波長為四乘十的負十方公分到二乘十的負十方公分。愈高級的光,其所含的能量愈多,即意識的內容愈精妙,生命愈合乎慈悲與愛的宇宙神理。愈高級的光,其振動頻率愈大,波長愈短。幽界的單位能量為hν+α1爾格,α1等於十的負十六方。
構成靈界的光的波長為十的負十方公分,到八乘十的負十一方公分。靈界的單位能量為hν+α2爾格,α2等於十的負十四方。構成神界的光,其波長為七乘十的負十一方公分,到二乘十的負十二方公分,其單位能量是hν+α3爾格,α3等於十的負八方。構成菩薩界的光,其波長爲十的負十二方公分,到七乘十的負十三方公分,而其單位能量為hν+α4爾格,α4等於十的負四方。構成如來界的光,其波長等於六乘十的負十三方公分,到五乘十的負十八方公分,單位能量是hν+α5爾格,α5等於十的負一方即零點一。
如來界頂端的宇宙界,其中心就是神的心,亦等於人之靈子體的中心位置的心。人的此心和大宇宙的神的心相通,而其中所存有的單位能量完全相同。宇宙界即等於如來界中構成的光波長,自七乘十的負十六方公分到五乘十的負十八方公分的世界。它是大宇宙間,最高次元的世界。
裏非物質界是hν—α的世界,所謂裏即背面的意思。其所在,是在靈界與神界之背面。裏非物質界分為兩個世界,一是仙界,一是傲界。
傲界在該世界的名稱稱為帕下(英文音 Pasia),帕下是傲慢的意思。住在該世界的人都是很傲慢的,皆目中無人,自大心很強,互相排斥,相互攻擊他人短處,而對自己的缺點毫無感覺,總以為自己完全沒有絲毫短處。構成傲界之光的波長,是從七乘十的負十方公分到八乘十的負十方公分,其單位能量為hν—α爾格,而α等於十的負三十一方。傲界是活在物質界即地上界的人,過地上界的人生時候,其想念行為常是傲慢,目中無人,自視甚高,時常攻擊別人,排斥他人,都以為自己才够資格,或好高騖遠,不務實際,這種人依其活在地上界時候的慣性,死後展開的生活環境。傲界是在靈界的背面。
仙界在該世界的稱呼是愾下(英文音keesia),愾下是孤獨的意思。構成仙界的光的波長,是從五乘十的負十方公分到六、五乘十的負十方公分,其單位能量為hν—α爾格,但此α與傲界的α不同,它等於十的負三十五方。
仙界,是活在地上界時執着於肉體苦行的人,依此慣性死後所展開的生活環境。我們地上界的人,不可以虐待自己肉體,因神的慈悲與愛,使人緣其父母而獲此肉體,所以人應該好好地愛護自己的肉體,才合乎道理的。因此,該睡時就睡,該吃時就吃,該穿時就穿,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要好好地保護自己的有用之身。活在這個地上界是要具備健全的精神、健全的身體、和健全的經濟,才有幸福可言的,缺一不可。千萬不要否定肉體,人生是色心不二的,即須並重物質和精神的,而以精神為其根本才對。
有些人,欲藉肉體苦行,以求達到心的解脫或獲得神通,那是不可能的。當一個人忍受加上肉體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的時候,他的表面意識當中的本能領域,就會膨脹,而使表面意識失去平衡狀態,以致於令整個意識即靈子體,失去原來的圓正度。在此狀態下而要令心境升高,乃是背道而馳,怎能達到目的?最怕的就是當一個人在做肉體苦行的時候,倘若忍受不了肉體上之痛苦,而有瞬間的失神狀態發生的時候,由於其貪的執着的原本想念及當時的不滿想念,很容易感應地獄界中的餓鬼界或火熖界的人,而將他們招來憑依在自己的光子體上,使這個肉體苦行者,獲得一些終於會害人害己的超人能力。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地獄靈(地獄界的人)所存在的世界,也在四次元以上的世界,所以對三次元世界諸現象,他們比我們地上界人看得清楚,因此要給被憑依的地上界人一些地上界人未具備的能力,是很容易的。若地上界人不曉得它就是一般所稱的着魔,以為自己獲得了甚麼神通,而一直對那些假神通執着下去的話,一定會有害人且自毀其前程之一天的來臨。
所謂神通,是一個人內在於自己潛在意識的偉大力量,即內在於自己的麻哈葩尼芽所發露的偉大力量。它是心的世界的內涵,是慈悲與愛的顯現。
神通是合乎人道和宇宙法則的,即合乎人間的道理和人所住的地上界法則的。像有些神棍,不知人家是何病,不知人家病在那裡,就能給人家開藥方,那是不合乎邏輯的。連公立大醫院都要診斷出病人的病症後,方始處方醫治,怎麼會有不知病情就給病人胡亂開藥打針的道理?求神棍開藥方的人們,敬請三思。
所謂神足通,並非指人的原子細胞的肉體行為而言的,那是指光子體的行為而說的。古代印度時候,佛陀到天上界說法,梁武帝時菩提達摩的一葦渡江,這都指光子體而說的。人的原子肉體,是無法違背這個三次元世界法則的。當一個人對肉體的執着捨去到相當程度,其光子體,就能隨時隨地離開其原子肉體,而去他想去的地方。能够做到這樣的話,臺北到美國紐約,就只花千分之八秒就够了,此即神足通。這裡要特別加以說明的是,所謂捨去原子肉體的執着,並不是不理肉體,輕視肉體的意思。色心是不二的,原子肉體是要好好地愛護它才對的,可是不要執着它,不要以為它是一個人的全部。
還有,神通是整套的,其發露是有一定順序的。前面已說過,神通是潛在意識的偉大力量,因此轉生輪迴的事實不僅自己能感知,且一定又能够表現出來。並且人人的心都相通的,曉得自己的轉生輪迴的事實的人,別人的也會感知到,只是不一定能够表現出來而已。例如語言,當一個人的潛在意識流露到表面意識的時候,他一定會說出他於過去世生在地上界時所說過的語言。然而,別人在何時生在何地他雖然能够感知,但若他未曾同時間裡生在該地方的話,就無法說出該時該地所用的語言了。這就是宿命通。
宿命通是在正常狀態下,一個人所能獲得的真正神通的頭一項。
一個人賴自己的表面意識,是無法感知四次元以上諸世界的。要真的感知四次元以上的世界,即非使用潛在意識不可。要使用潛在意識就必須想念帶破裂,而要想念帶破裂,即非將想念帶上的紅色記錄修正不可。要修正想念帶上的紅色記錄,就要以客觀的態度,反省自己這一世的所想所念所行所爲。然一個人要能反省,即非把自己 總是對的錯誤觀念改善不可,即非將我執放鬆不可。
要令一個人放鬆自己的我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我執是偽我的墮性,人必須拿出勇氣衝破這一關,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才能完成做人的使命,才有到達彼岸的一天。
如同表面意識雖能感知地上界諸現象,其最切身於自己的,還是自己的想念和行為即自己的生平一樣,潛在意識雖亦能感知四次元以上諸世界,但其最切身於自己的還是自己過去世的生平。
且一個人的所謂生平,就是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的所作所為。因為一個人的正常行為皆發自想念,所以一個人的生平,即等於一個人的想念所意志化的東西,其根本仍是想念。而一個人的想念,即是不發聲的語言。因此一個人的潛在意識最切身於自己的,莫過於自己在過去世所習過而常用的語言。這是第一點。
一個人的潛在意識和表面意識的次元是不同的,因此若想念帶破裂的時候,潛在意識無聲無響地流入表面意識的話,是無法感知它的。無法感知就無法和它相處,當然也就不能和它調和,以熟悉它,習慣它,而使用它了。所以,當潛在意識流露到表面意識的時候,必須讓表面意識能感知方行。表面意識的感知以藉五官最為清晰,而五官是以感知三次元世界諸現象為其主要功能,且其根本,即在一個人的原子細胞所構成的肉體,因此潛在意識流露到表面意識的時候,如果能通過自己的肉體來使表面意識感知,便能感知得很清楚。這是第二點。
像表面意識不習慣於潛在意識所處的次元一樣,一個人的潛在意識也不習慣於這個三次元世界的,因此也等於不習慣於自己的原子肉體。一個人的肉體生到這個三次元世界以後,就被表面意識支配着,此亦潛在意識不習慣於支配自己的原子肉體之原因。所以,要支配的話,必須選肉體的最容易支配的器官。並且潛在意識所支配的器 官發露於外的動作,必須能清楚地讓表面意識感知瞭解,且要合乎前面所提的第一點方行。要合乎這個條件則唯有讓潛在意識支配自己的肉體聲帶,說出過去世學過的語言,以述過去世的生平最爲恰當。這是第三點。
潛在意識是一個人的靈子體上的最主要内容,而靈子體是永遠在一個人的永恒的身體光子體上的。因此,當潛在意識流露到表面意識來支配肉體,就必須通過光子體這一關。即流露到表面意識的潛在意識電波,必須傳達到光子體的大腦意識,爾後方能支配原子肉體。這個步驟是防魔所必須的。
當一個人的想念帶尚未破裂的時候,地獄靈或動物靈也很容易因表面意識的執着而招致,然總没有想念帶破裂後那麼敏感。其原因乃是表面意識一和潛在意識溝通,表面意識的執着,就更容易感應同樣住在四次元以上世界的地獄靈或動物靈的緣故。換言之,想念帶破裂的人,在秒秒的日常生活中,要使想念更充滿慈悲,行為更洋溢着愛才行。因此,潛在意識的流露到表面意識與否並非重要,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努力去實踐合乎宇宙神理、法則的慈悲與愛,讓自己的心不失去其本來的圓正,並使它更為豐滿。這樣的話,就自然會有受用潛在意識的日子的來臨,那時就只享受潛在意識的偉大力量,而毫不為地獄靈等魔所侵了。主要是在慈悲與愛的實踐,潛在意識的受用,僅僅是其副產物而已。千萬別將本末顛倒,只求神通而變成自我我欲的俘虜,那就必定着魔無疑,因爲那是違背宇宙神理的態度。
由於地獄靈或動物靈所處的世界,亦異於三次元地上界,所以當他們要憑依地上界人的時候,起先只能憑依在存於反物質界之光子體,而不能立即憑依原子肉體,此乃是次元不同的關係。地獄靈若常憑依於地上界人的光子體的話,就會慢慢地習慣其原子肉體而支配該肉體。只憑依在光子體稱為憑依,憑依光子體後再支配其肉體稱為憑依現象。憑依在地上界人的地獄靈或動物靈,稱為憑依靈。
由於憑依靈無法在短時間內對人發生憑依現象,即無法在短時間內就支配人的肉體,所以當一個人的想念帶破裂,潛在意識第一次流露到表面意識的時候,如果那個人有執着的想念,地獄靈或動物靈有可能乘機而憑依其光子體。然而他們卻無法立即支配其原子肉體,這是神賦與人的安全保障。此為第四點。
由上述四點可知,當一個人的潛在意識真的流露到表面意識的時候,他一定會說出過去世生在地上界時學過說過的話。一個人的想念帶是否真的破裂,可由那個人在想念帶破裂時,有否說出過去世學過說過的語言,即可判斷出來。
而人要感知四次元以上諸世界的現象,則唯有藉潛在意識始可。潛在意識未流露到表面意識,而能感知四元以上諸世界之內容的話,是地獄靈或動物靈的作祟。真正的神通,是潛在意識的偉大力量,一個人的潛在意識未流露到表面意識而具有超人的能力,那都是着魔。
一個人的想念帶未破裂,就無法受用潛在意識;無法受用潛在意識,就無法曉得生命的永恒性;不能體驗生命的永恒,就無法脫離五官的迷惑;無法脫離五官的迷惑,一個人的光子體,便不能在他清醒的時候,離開原子肉體去四次元以上的世界;自己的光子體不能親自到四次元以上諸世界,就無法親切地感知這個地上界以外諸世界的現象。
所以,當一個人的潛在意識未流露到表面意識來,就能够感知此地上界以外諸世界的現象的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人家顯現給他看的,拿來給他看的,除此而外絕無可能。
像我們地上界人,要看電影就要到電影院等在演電影的地方去。如果不這樣做,而要在自己的家裡觀賞電影院正在放映的電影的話,只有一個可能,即要求人家將該影片拿到他家裡來放映給他看。這是很不正常的,很勉強的,無理的。並且必須有一個步驟,這個步驟就是「要求」。這種要求就是不正常的過份現象,亦即自我我欲(Ego and selfish desires)的發露、表現。當一個人的自我我欲即我執引起的強烈欲望一興起,其想念必立即感應地獄諸世界,或帕下、愾下等世界,而該世界的人就將與其執着程度成比例的反應加上這個人,這是在作用反作用及物以類聚的宇宙神理、法則下進行的。這個時候,地上界的那個人就會自以為獲得了神通,自以為達到很高的境界而沾沾自喜。其實,此乃是地上界的人生裡,最可怕最危險的現象─着魔。
着魔就是地上界人,和地上界以外的生活在強烈我執當中的人或動物,打交道而為其所乘的狀態。然而一個人並不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着魔的。因為世界上我執最強,執着最深的人,也不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轉着同類同程度的想念,像着魔最厲害的所謂精神病,發狂的人,也不會整天的每一秒鐘都在發狂,也還有睡眠時間存在的。
神通真假的判斷是很容易的,歸納起來可藉下述六點來判斷。
(一)看其言行是否一致。如果一個人說給人家聽的是一篇堂皇的大道理,而自己自身的所作所為和它有所出入,或背道而馳的話,其所謂神通、超人能力必定是假的,假的即是着魔。
(二)看其原子肉體是否有痼疾,即慢性病。真正獲得潛在意識的偉大力量之人,他整天都能攝取天上界的高級之光。因此其光子體必有相當的光度,而光子體的光度很够的話,一個人的原子肉體不會有甚麼慢性病存在的。而光子體未充滿光明的人,是無法具有真正神通的。
(三)看其家庭是否調和。宇宙間的萬物萬象,都有秩序、順序存在。樓梯是要拾級而上的,未踏第一級而要先踏第四級、第五級是不正常的,是違背宇宙神理、法則的。一個人自己真的調和起來的話,接着調和的必定是其家庭。爾後就是工作場所的同仁,接着才是親戚、朋友、隣居等,這是順序。有些人對自己的家屬很壞,然卻對親戚、朋友甚至於外人很好,那是自我我欲與自己保存的表現,並不是慈悲的想念所發露出來的愛的行為。所以,家庭尚未調和而會具備像神通的能力的話,那種能力並不是真的。
(四)看其超人能力是否合乎人道和地上界法則。由所謂神通所表現出來的現象,一定是合乎人道與這個地上界法則的。如不知甚麼病,不知病在那裡,而就能够給人家開藥方醫病,那是不合乎人道及地上界法則的,即不合乎邏輯的。或者如預言等,其所預言者也必合乎人道與大自然法則方行。而真具有神通的人,其所預言之內容的來龍去脈必定皆很清楚,因為宇宙間的一切現象,並非偶然,亦非必然,皆所以然。即預言者必知其所預言之內容的所以,而其所以又必合乎人道與宇宙法則。
(五)看其是否執着。真具有神通的人,其執着是很少的,神通愈大,執着愈少。酒色財氣,淡如浮雲,名利生死,無所罣礙。並且絕對不會叫人增添執着的。像有些具有假神通的人,一派胡言,叫人非祭神拜鬼以消災禍不可,這是違背宇宙神理、法則的。宇宙的一切現象,皆所以然,一切因果都存於自己自身,人生的一切現象都是自作自受的。因此,依賴他力是無法解決事情根本的。一個人無論躱在房裡多求太陽照他,亦無法得到陽光,然而不必求太陽照他,只要一個人白天走到屋外無雲之處,陽光必定照他的。陽光是普照的,神光、佛光也一樣地普照着。不必求它,只要一個人有被它照的狀態,它一定會照他的。
(六)看其如何獲得所謂神通。宇宙間存有因果法則,絕對沒有僥倖之理。如果一個人的神通是生成於突然,那是着魔無疑。若是修鍊而得來的,則要注意兩點。一是其修鍊方法是否合乎人道和宇宙法則,一是其修鍊方法是否任何人去修鍊,皆能獲得同樣結果。如果不滿足這兩點,那也是着魔無疑。宇宙的神理、法則,皆是普遍性的,絕無特殊或例外之存在,因為大宇宙的根本乃慈悲與愛,慈悲與愛是對一切平等的。連我們地上界的人類最熟悉的太陽,亦對地球上的萬生萬物平等地照着,絕對不會多照富人少照窮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絕對不會有不耕耘而穫,或努力耕耘而毫無收穫的。
以執着的想念所發動的一切肉體修為,皆很容易着魔,若是執着於肉體苦行,則不僅着魔,死後還會依其肉體苦行的慣性,展開其仙界即愾下界生活。仙界雖比地獄界痛苦較少,但覺醒其為執着的機會又較少,因此待在該世界的期間就較長了。並且這種執着,在轉生輪迴的魂之修行過程中很難修正。
地獄界屬於反非物質界(恭註:雜誌原文印刷為非物質界,按前後文定義,應該為反非物質界。此乃恭錄者註,敬請讀者留意。),包括餓鬼、火焰、黑暗、畜生、阿修羅、寒冷、無間七個世界。地獄界是黑暗的世界,是痛苦的世界。其單位能量為hν—αn 爾格,其構成之光的波長,是在九乘十的負十方公分到五乘十的負六方公分之間。
餓鬼界在該世界的名稱稱為嘎沙漏(英文音Gasado),即飢餓的意思。構成餓鬼界之光的波長為九乘十的負十方公分到十的負九方公分,其單位能量是hν—α1爾格,α1等於十的負二十七方。
餓鬼界是人活在地上界的時候,不知足,好貪無厭,死後隨其生前的想念行為的慣性,展開的生活環境。住在餓鬼界的人,皆依其生在地上界時的好貪無厭的慣性,形成飢餓的狀態。因此,強者欺凌弱者,互相咬吞其肉。而因其身體是光子體,被吃的人痛覺依然,身體怎樣被吃卻又立即恢復原狀;吃者因好貪無厭之想念比活在地上界時純粹,加上所吃的光子體沒有地上界人的原子肉體那麼配合其執着想念的實質,所以吃後也就很快地恢復原先的飢餓狀態,所以老在挨餓。這種痛苦是活在地上界的人,難以想像的。
火焰界,在該世界的名稱是咖夕達(英文音Kasita),咖夕達就是燃燒的意思。構成火焰界之光的波長為,二乘十的負九方公分到三乘十的負九方公分,其單位能量是hν—α2爾格,α2即等於十的負二十四方。
火焰界是活在地上界的人,依其活在地上界時的不滿現實,嘮嘮叨叨的想念行為之慣性,死後所展開的痛苦的生活環境。火焰界的人,整天都被其自我我欲的執着形成的遍地火焰所逼迫,而過着痛苦不堪的生活。然而因為其身體為光子體,被火燒傷燙傷,傷處又立即痊癒復元,所以有刻刻被燒的機會。因此其痛苦比起地上界人的燒傷,何止千萬倍?地上界人若能隨意去參觀地獄界的話,相信沒有人敢想壞做壞的,然奈何次元之不同乎?
黑暗界,在該世界的名稱是巴沙突漏替(英文音Basatrotee),巴沙突漏替是黑暗的意思。構成黑暗界的光的波長為四乘十的負九方公分,到九乘十的負九方公分,而其單位能量是hν—α3爾格,α3等於十的負二十方。
黑暗界乃是人活在地上界時的暗懷鬼胎,表裏不一致,或自暴自棄的想念行為,死後依其慣性而展開的這種人的生活環境。黑暗界的人的生活環境,是名副其實的暗無天日。該世界的光明度,正如我們地上界的傍睌,沒有電燈的屋外,將看不到任何目標之前一刻的光明度一樣。生活在黑暗界的人,在房裡只點着細細油燈,周圍看不到一公尺,那種生活環境實在很慘。
畜生界亦稱動物界,其在該世界的名稱是向果(英文音Shangko),向果即動物之意。構成畜生界的光的波長為十的負八方公分到六乘十的負八方公分,而其單位能量是hν—α4爾格,α4等於十的負十八方。
畜生界並非動物生活的世界,而是人活在地上界時候,對自己的配偶以外的人發生姦淫的想念行為,抑或有過虐待人、恐嚇人的想念行為,依其慣性死後所展開的生活環境。畜生界的人,過的是裸體生活,互相亂交雜配,咆哮凶暴,儼若畜生。
阿修羅界,在該世界的名稱是阿思拉(英文音Asra),阿修羅是佛教對阿思拉的音譯,一般人較為熟悉,所以這裡亦使用阿修羅三字。阿思拉是憤怒的意思。構成阿修羅界之光的波長為,七乘十的負八方公分到七乘十的負七方公分,其單位能量是hν—α5爾格,而α5等於十的負十五方。
阿修羅界乃是活在地上界時候,容易生氣,凶猛好鬪的人,死後依其想念行為的慣性所展開的生活環境。該世界的人,整天都在謾罵打架,毫無人性,痛苦難堪。
寒冷界在該世界的名稱為向體(英文音Shangtee),它的意思就是嚴寒。構成寒冷界之光的波長,是八乘十的負七方公分到十的負六方公分,其單位能量是hν—α6爾格,而α6等於十的負十四方。
寒冷界,是地上界人生前之妒嫉或無情無義的想念行為,死後依其慣性所展開的生活環境。住在寒冷界的人,皆相互妒嫉,互相不睬不理,整天冷冰冰的,面容毫無表情。我們這個地上界,常能看到反臉不認人,或不理人家,排出冷戰態勢的人,這種人如果不拿出勇氣來遏止這種慣性的話,死後必展開其寒冷地獄生活。
無間界,就是一般所言的無間地獄,亦稱煉獄。其在該世界的稱謂是帕拉愾梯(英文音Parakiti),帕拉愾梯是痛苦無間隔的意思。構成無間界之光的波長為,二乘十的負六方公分到五乘十的負六方公分,其單位能量是hν—α7爾格,而α7等於十的負十一方。
無間界是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地上界人,死後依其想念行為慣性而展開的生活環境。無間界的人,時常互相殘殺,互相加害,拚命重演其活在地上界時的最大執着,或在痛罵他人的三代祖宗,或搶奪人家的衣服食物,接着就精疲力竭,呆若木鷄,惘然失措。其痛苦是無間的,其環境是黑暗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無間界是大宇宙間痛苦最激烈的世界。
地獄界,除無間地獄在固定的地方外,其他各世界都不在固定的地方。
如在某地點發生車禍死亡的地上界人,他就執着於該地點,而在該地點依其生前的想念行為的慣性,展開其和該慣性同類的地獄生活。其所以會執着於該地點,是因為他恨該地點讓他致死的緣故;或者雖死,可是生前對原子肉體的執着很重,而尚不覺悟其已離開地上界,混混沌沌地執在該地所致。因此活在地上界的人,若和先前車禍死去的人具有同類同程度的想念行為的話,依宇宙物以類聚之神理、法則,即會在相同地點發生車禍。
上面例子,雖只是車禍,雖只在一個地點,然除了其生前的想念行為,已和無間地獄的人同類,因而死後直達無間界去外,其他的人就有可能在發生車禍的該同一地點,展開其相異的地獄界生活。有可能乃並不是一定的意思。其所以不一定,乃是該車禍死去的地上界人,其生前於地上界或許尚有比發生車禍之地點,令他更執着的地方所致。若有使他更執着的的地方的話,他就會到那裡去,展開和他生前的想念行為同類的地獄生活了。
車禍等橫禍死去的地上界人,是無法直接回到天上界去的,因為,生前的想念行為和天上界同類慣性的人,是不會遭遇橫禍而死的。
一個人的想念波長的範圍,剛好和非物質界、裏非物質界、及反非物質界的範圍相同。這是陳隋時候的天台智顗大師「一念三千」之意。而反物質界乃是物質界人的光子體存在的世界,它是物質界人的念波感應非物質界,裏非物質界,反非物質界的人或動物後,因相互作用而受其影響的世界。這種影響之結果,皆顯現在物質界人的光子體上,即令物質界人的光子體的光子量,發生變化。光子體的光子量發生變化後,其所變化的結果,就會顯現到其原子肉體以及其生活環境來。物質界人即因其當時的肉體、環境狀態,而再影響其想念行為。這樣地循環不休,不斷地發生因果關係而構成大宇宙的神理、法則─轉生輪迴的一個局面。
這是宇宙間萬物萬象之非偶然,非必然,皆所以然的道理。
物以類聚
宇宙間的萬生萬象,都存有物以類聚的法則。如大自然界各種植物,因適應同一氣候和地質,同一地帶即有同種植物的生長。而同一地帶的各種動物,又依其種類經營相同方式的生活。其同類間雖然時有相爭狀態發生,然一遭遇異類動物的侵襲,同類便會自然地發露羣起而衞而攻的現象出來。
地上界的人類,亦以生活方式、利害關係的一致,自然地形成部落、國度。從小地方看,又有同行同業或同宗同姓等,顯現着物以類聚的宇宙法則。
況且,由興趣相似,即所謂志同道合,而相勉相助的個人關係,也免不了物以類聚之法則的自然約束。
以人五官所能接觸到的地上界諸象,充滿了物以類聚的事實。然同類相聚之後,類與類間尚存在着各式各樣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不是調和就是衝突;不是化成一體,就是分庭抗拒。因此個人的力量與個人力量的加或減,聚或散,更形成錯綜複雜的人間諸象。
如此宇宙間因物以類聚的神理、法則,同類間的調和、衝突,異類間的調和、衝突,便成為決定宇宙間平衡的因素。平衡單靠衝突絕對不能維持,然卻可單賴調和而實現。當然,衝突與調和之力的相稱,亦可維持一種平衡狀態。可是只要有衝突存在,其平衡總有變為不平衡的一天,因爲衝突易而調和難的緣故。
衝突的狀態,往往附隨着破壞現象,倘若衝突繼續延伸擴張,便有導致毀滅的可能。此乃是衝突含蘊着毀滅之果在其中所致。
因此,本是單純的物以類聚,若物以類聚後的諸態失去了調和的話,就有導致無法收拾之惡果的可能。
然而,若是物以類聚的宇宙法則,順其宇宙神理、法則之根本的慈悲與愛發展下去的話,調和必得,其結果必融化在宇宙間的大調和中。
調和並不須同類,像人的性格,雖是不同性格的兩人,亦有調和的可能。只要將不調和的因素去掉,任何不同類的兩個生命個體,都有調和的可能。像物理學上的荷陰電及荷陽電物質,以其荷電現象而言雖屬異類,但物質界的單位物質─原子,却也賴核子和核外電子荷電的相異,維持其調和狀態,以構成物質界的常態。
物以類聚的宇宙神理、法則,依其根本的慈悲與愛,本要宇宙間調和之本體的人,好好地利用該法則,努力建設宇宙間的大調和狀態而存在的。如同為人父母要其兒女上學,並非望其兒女去學習做一個小流氓或太保,而是希望他們好好地去讀書,以便將來進到社會後,變成一個富學識學養的有用之人一樣。
物以類聚雖然是宇宙法則,然而無論其屬於何種,是善是惡,是好是壞,組成同類的每一份子,就是決定同類間或異類間之狀態的因素。即同類間或異類間的調和或衝突,其關鍵都在組成其類的每一份子身上。
如果其類屬惡,只要其構成份子能止惡而從善的話,力量大,即能改善其類向善,力量小,即會脫離其類而合入善類之中。
宇宙的根本就是慈悲與愛,若原屬善類的份子,欲脫離善類而合入惡類,則該份子自身中已有了惡芽茁長。因為自身若非已惡,絕不會離善趨惡,此乃是應了物以類聚的法則。
人可以隨時將一張白紙塗黑,也可以將它塗紅;也能够把一枝草拔起來丢進垃圾筒裡,或者讓它繼續活在本來的環境中;人亦能够把一隻蝴蝶捕來做標本,也可以把牠抓來玩弄致死。因為它們是物質、植物、動物,它們是不動的、準動的、及比人類低級的動的生命體。
物質或礦物、植物、動物雖然也是生命,也是神的能、光、意識所構成,然它們是宇宙間的調和之媒體,因此才會聽宇宙間調和之主體的人擺佈。
人是宇宙間調和的主體,這是神給人的特權,是人的尊嚴,是萬物之靈的原因所在。
從善就是調和,仁之所發,義之所在,表面上看起來,雖亦有聽人調派之現象存在,然這本是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本質的表現,被調派者應不自失人的尊嚴才算正常。
從善必先止惡,止惡是調和之始,從惡是毁滅之端。利之所在,欲之所發,因不滿現實的自身弱點,為惡所乘,被人利用,陷入火坑,自蹈毀滅之路,才是失去人的尊嚴,這是人生的病態。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宇宙間沒有種豆得瓜的道理。勿把一切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你的人生就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屬善屬惡,其因都在你自己的想念和行為。這是人的絕對自主性,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的尊嚴。
因此,雖然宇宙間有物以類聚的神理、法則,但人有自選其類而聚的自主性。然而不可忘記,人亦有自食其果的義務,此亦宇宙之神理、法則。人的尊嚴,就是挑起責任。當一個人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時候,他所推的並不是責任,而是他的無價之寶─人的尊嚴。
一個人的想念念波,亦受物以類聚的法則之約束,而感應非物質界、裏非物質界、和反非物質界的人或動物。而由感應,再發展成電波的傳遞交通,爾後發展為相聚。如同人間的筆友,由知姓名住址,而書信往來,而會晤一樣。可是由於次元不同,你看不到人家人家卻看得到你,你不能去找人家,人家却能來憑依你。
雖然如此,你可以止惡,也可以從善。只要你的想念行為合乎宇宙神理、法則的根本─慈悲與愛,只要你的生活態度能脫離違背宇宙神理、法則的我執之根,所發出來的當事者迷的現象,而回歸於宇宙神理、法則之準繩的中道顯露在人間的旁觀者清之事實,那麼你的想念的念波所感應的,必定是充滿光明的非物質界即天上界的人。這樣,在你的人生和你相聚的一切,將都是善的、好的。此乃是宇宙間存在着物以類聚法則的意義所在。
以下要談的就是人的具體想念內容,所感應的諸世界類別。
人的想念的內容,總離不了人、物、事三種對象,而時間和空間却已在此三者當中。前面已提過,物質界人的思想內容,雖然其對象是物質界之人或物或事,但因想念本身已和物質界的次元相異,且念波之感應對象,又和其想念內容相配合,所以一個人的想念內容當中,能依物以類聚的宇宙法則而類聚的是想念內容當中的感情狀態,而不是想念主題的人、物、事。
換言之,人的表面意識的五個領域中,想念為其代表,感情為決定想念內容的品質優劣準繩。即影響一個人的想念念波之波長或振動頻率的是感情。由於一個人的想念,乃是表面意識的想念領域與想念帶的綜合作用所發生的,然不管想念帶上的過去世記錄的內容如何,那已是把我執篩濾過,它雖然影響着一個人今世的表面意識內容,可是並不會成為表面意識的感情領域膨脹的引火線。因為感情之所以會失去善的本質,乃是由這一世形成的我執所導致的 。
所以,決定一個人的想念念波的波長或振動頻率,以類聚異次元世界的人或動物的主要因素,乃是一個人的表面意識的感情領域中的我執份量。
人的表面意識中的本能,雖然和人的原子肉體最為密切,然而若無感情的興風作浪,本能也不致於氾濫的。像凶猛的萬獸之王獅子,當牠飽腹的時候,可食的小動物走過牠的身傍,也不會再去咬食牠。且動物的性行為又只發生於傳宗接代,並不像人一般的以取短暫之樂為主。因此罵人才用畜生而不用動物,因為動物仍有可愛之處,畜生就蠻不講理了。此乃是因動物缺少理性,其母愛或不胡亂交配僅是本能之發露而已。
從非物質界中的如來界到反非物質界中的無間界,是一個物質界人的想念念波,依物以類聚的法則下能够感應的範圍,此亦一個人之感情的動盪範圍。
澈悟宇宙萬古不減的神理、法則而與宇宙合一;想念以慈悲為根本而延伸,行為愛及眾生並無差別;捨去我執,處處客觀,中道自然而立;常知足而生活在義務與責任之中;這種人的想念的念波最短,振動頻率最大,正和非物質界中的如來界相同。因此,這種想念念波所感應的是非物質界中的如來界。由感應而交通,不但能攝取如來界的光到自己的光子體,以增加自己的光子量,且能時時獲其相助,甚至於蒙其駕臨於自己身傍。
雖然未澈悟宇宙神理、法則,但已知其概;我執已去相當程度,亦能處處客觀以立中道;想念充滿慈悲,行為洋溢着愛;人我之分別已無;不推卸責任而能盡其責,未爭取權利而行義務;這種人的想念或這種想念的念波,直通非物質界中的菩薩界,與之交通,攝其光而獲其助。
將自己周遭發生的與自己有密切關係諸象,不皆以為自己對,別人不對,能反省自己,檢討自己的所想所念所行所為;同時亦能多替別人着想;按步就班,調和以自身開始,爾後家庭、工作場所,再推及親戚、朋友、隣里、社會;在日常生活當中,實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想念行為;這種想念念波就立即感應非物質界中的神界,而攝其光來自己的光子體,而獲其相助。很多捨己為人,處處檢討、反省自己工作上的錯誤之處的科學家們,常能得到神界專家們之助而有造福人羣的大發明,其因在此。
雖會幫助別人,但其幫助是想獲取同等代價,即亦希望對方幫助自己;想念並非慈悲而是自己保存,行為當然必取代價,非為義,是為利,非為人,是為己。這種想念的念波,立即感應非物質界中的靈界,和它溝通,攝其光,而受其影響。但此影響並不致於使物質界人的人生更為蹉跎,只是無助於其魂之進步罷了。
人我之分別重,以自己保存為主,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只為自己着想,所想所念所作所為只為一己不為他人,正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的典型;雖然如此,卻安份守己,不為害別人;這種想念念波,其波長或振動頻率恰等於非物質界中的幽界。幽界是非物質界中的最低次元的世界,是物質界人的最低來處。當物質界人的想念如上述,便和幽界溝通,攝其光到自己的光子體而受其影響。但和幽界發生關係,亦並不會使物質界的人墮落,只是足以維持其我執之現況而已,無法捨去其原有執着以達成人生兩大目的。
物質界人的肉體是發自神的慈悲與愛,藉父母之緣而產生的。是為了配合宇宙轉生輪迴的神理、法則,以求人的個體生命的進步而存在的,並非屬於個體生命的專利品。因此一個人不該虐待自己的原子肉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此古人訓,該為人人明燈。
然而,欲藉苦行肉體以求魂之解脫者依然存在,真是堪悲。運動以增強肉體是正常的,是人人應做的。但若做肉體苦行以求心之安寧,以求魂之解脫,便屬邪道,並非正途。
人不是為了絕食而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更不是為了到深山去冲瀑布而生到這個世界來的。人是為了好好地做人,為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正常人而來到這個世界的,更是為了實踐宇宙根本的慈悲與愛於日常生活中,才來到這個世界的。
人始終是要合乎人道的,該工作的時候就工作,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該玩的時候就玩,該讀書的時候就讀書,衣食住行的生活狀況,如果是人,就必須與其環境調和,不該另起爐竈,標奇立異。
有些人以不必睡覺而自以為俢行有成,有些人以不食人間烟火而自以為已獲解脫。卻不曉得一失人道已違神理,可憐至極。
一個人的魂之境界的高低,唯有決定在其想念中的慈悲的份量,和行為的實踐愛的多寡而已,即一個人能給人家多少心的安寧,和肉體、環境的健全、調和,如此而已。真的魂的境界,乃在去執而非增欲,乃在合乎神理而非違背神理,標奇立異,已非常道,人不能失去做人的本份,人不可違背做人的常態。
因此,當一個人苦行其肉體或虐待其肉體的時候,其想念的念波,就立即感應裏非物質界中的仙界,而其光子體就攝進仙界的光,而仙界的人就會與之打交道而影響他。
然而仙界給一個人的影響,本來只是維持並加深其肉體的苦行,或虐待肉體的想念行為而已。最怕的是因肉體的苦行、虐待,生出強烈的忍耐之心後,因忍耐過度會產生瞬間的失神狀態,這個時候,人的表面意識會由原來對苦行或虐待肉體的自我我欲,產生出目的未達、我欲未償之苦惱,這種苦惱的本質便是不滿,而此表面意識的無意識狀態之不滿想念的念波,會立即感應反非物質界中的火熖界,而攝取火熖界的光到自己的光子體,以構成自己光子體中的光子量份子,導致火熖界的人的接近、憑依,因而形成、增強自己爾後的暴躁想念和行為。
因此,肉體苦行或虐待肉體,是會招致可怕後果的。
傲慢,目中無人,好高騖遠,事事皆以為非他莫屬,這種想念念波所感應的,便是裏非物質界中的傲界。一和傲界感應,便立即攝進該世界的光到自己光子體,爾後種下與傲界的人同類之因,迎他們來相聚,使物質界的此人更為傲慢、目中無人、好高騖遠,更加強事事皆以為非他莫屬的想念和行為,使他更失去自己本身和周遭的調和。
感應餓鬼界的想念念波,就是好貪無厭、不知足的想念行為。所謂知足,並非力不足狀態的消極想念和空談。例如一個人目前只有五十萬新臺幣的現金財產,而或想或說,他只要有一百萬新臺幣就心滿意足了。這種力猶未足的知足是靠不住的,正如一個人的不貪汚,在無所貪汚的環境裡說不貪污是靠不住一樣,等他處身在能貪汚的環境,看他是否不貪汚,才是不怕火鍊的真金。所以當前面這個人賺進了新臺幣一百萬元的時候,如果他還或想或說如今已心滿意足了,這種知足狀態才算靠得住,然只是靠得住而已,並不是真的知足。
是否真的知足,若以前面的例子,即仍須看其爾後的行為。如果他還有正當的賺錢能力和機會,卻不再去努力賺錢而消極地使其能力埋沒,機會飛逝,那麼他並不是知足而是浪費人生,一有浪費,就屬於消極了,消極就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人間的調和是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才能做到的。調和是積極的,是圓滿的,是完整的。因此已賺一百萬新臺幣的這個人,倘若還有正當的賺錢能力與機會的話,應該繼續去努力賺錢才是正確的。如果這個人真的這樣做了,結果賺進一千萬新臺幣,當這個時候,他是否還以為自己只要有一百萬新臺幣就够,就心滿意足呢?真正的知足,就是此刻這個人仍舊以為自己只要一百萬元就够,而將其餘九百萬元拿出來增強地方建設,或救濟貧苦。
這才是真正的知足。
且知足是不能存有絲毫犧牲的。如果連自己家庭的溫飽也成問題,而還要拿錢去救濟他人,那是打腫臉皮充胖子,是虛榮,是自己保存的擴張,此乃是我執的表現,那是不調和的。
所謂知足,是自己好,他人也好,自己够,就讓別人也够,這才是真正的知足。自己不够而幫助別人,或自己够了,就不管別人,這種狀態皆非知足。
當一個人不知足而只為自己好貪無厭的時候,其想念念波使立即感應反非物質界中的餓鬼界,而攝其低級的光,令自己光子體的光子量減低,甚至於招致餓鬼界的人來憑依自己的光子體。於是讓自己的不知足與好貪無厭的想念行為變本加厲,使之更失去和周遭的調和,過益加不如意的人生。
常常不滿現實,嘮嘮叨叨,明指人家這裡不對那裡不對的想念行為,便立即感應反非物質界(恭註:雜誌原文印刷為非物質界,按前後文定義,應該為反非物質界。此乃恭錄者註,敬請讀者留意。)中的火焰界,而攝其世界的光於自己的光子體,甚至於招致該世界的人來憑依在自己的光子體上,而使自己的光子體減低光子量,令自己的想念受其影響、控制,變成更和他同類想念行為的人。這樣的話,這個物質界人就越發露不滿現實,嘮嘮叨叨,無理無由的明指他人不對的想念行為。使自己本身,以及自己和家庭、社會間,時常引起風波,失去調和,而令自己更不滿現實,更為嘮叨,更說別人之不是因果循環,難覓息處。
一個人的想念行為,若是暗懷鬼胎,笑裡藏刀,表裏不一致,暗箭傷人,抑或輸給環境,自暴自棄,那麼這種想念念波,就會立即感應反非物質界中的黑暗界,攝取其光明度低即能量低的光到其光子體,使他的光子量淢低,而種下和黑暗界同類之因,依宇宙間物以類聚的神理、法則,招致該世界的人來憑依其光子體,以變本加厲他的這種和黑暗界同類的想念行為,破壞有關他自己的調和,使其人生更失落光明、幸福,真是可憐。
感應畜生界的想念行為,就是恐嚇、姦淫、虐待等。蒙騙人家,令人心亂增添煩惱,甚至於以電話、書信等恐嚇人家以逞一己之私欲;或者姦淫配偶以外的異性,甚至於亂倫以遂獸慾;抑或虐待傭人,甚至於妻子兒女,以現一己的權力等的想念行為,都會立即感應反非物質界中的畜生界,而攝取該世界低級的光進來自己的光子體,減低自己的光子量,使自身失去調和,家庭受到其害,擾亂社會秩序,蒙羞人間道德,因而受到法律制裁,使自己的前途毁於一旦。
更甚者,即招致畜生界的人來憑依自己的光子體上,而令他操縱自己的想念行為,使之變本加厲,讓自己墮落成為一個色魔或虐待狂,擾亂社會安寧。若為畜生界的魔王所憑依就更慘了。所謂魔王,就是反非物質界(恭註:雜誌原文印刷為非物質界,按前後文定義,應該為反非物質界。此乃恭錄者註,敬請讀者留意。)的某一羣人的領班或頭目,愈厲害的其手下愈多。一被畜生界的魔王憑依,其人必極端好色,並且利用一般人對色情的好奇與羞恥弱點,掩蔽其罪惡。其為害青年男女以及社會之大,真是不堪設想了。願尚存良知的青年朋友們,千萬勿因一時之好奇,而飮恨終生。古往今來的聖賢,沒有一位教人亂於色情的。慎之!慎之!
當一個人容易生氣,時常發怒,或無理取鬧,小事化大,凶猛好鬪,其想念念波便立即感應反非物質界(恭註:雜誌原文印刷為非物質界,按前後文定義,應該為反非物質界。此乃恭錄者註,敬請讀者留意。)中的阿修羅界,而使自己的光子體攝進阿修羅界的低級之光,減低自己光子體的光子量,使自己自身以及自己和家庭、工作場所等周圍環境失去調和。如果不知悔改,便會招來阿修羅界之人憑依自己光子體,使自己更容易生氣,更破壞調和。
如果一被阿修羅界的魔王憑依,就變成流氓、太保,為害社會,為害人類。所謂害羣之馬,都是由阿修羅界之人的憑依所形成的。這些人早把天有好生之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人的本質,拋之於雲霄外了。
有嫉妒人家、冷落人家,以及無情無義的想念行為的人,其想念念波便感應反非物質界(恭註:雜誌原文印刷為非物質界,按前後文定義,應該為反非物質界。此乃恭錄者註,敬請讀者留意。)中的寒冷界。這樣便立即攝進比上述各世界更為低級的寒冷界的光,到自己的光子體來減低自己光子體的光子量。若常發出這種念波,就令寒冷界的人憑依自己的光子體,使自己更為冷冰冰、孤單單,終致失去社會份子的意義。
此時若再借酒消愁發露不滿,其想念念波即又感應火焰界而增其不滿,若再因而發怒,就終於招來阿修羅界的人,而導致酒後的破壞行為了。所謂酒會亂性,其因在此。
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使人傾家蕩產,置人於死地的想念行為,其想念念波直達全大宇宙間最痛苦的無間地獄界,而攝取其宇宙間最低級的單位能量到自己的光子體,而令自己的光子量大大地減低。
一個人的想念念波感應諸世界後,所發生的物以類聚的現象步驟,除了無間界外都是相同的。其步驟在上述各項裡已提及梗概,於此,再把它歸納起來詳細述說。
人的想念的發生,也需要花費能量的。一個人用腦過度,總會發生疲倦的感覺,這種經驗,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或到社會後都有可能體驗到。此乃是證明用腦亦花費能量。所謂用腦,就是在表面意識轉動想念。因此當一個人發生想念的時候,即使用、花費自己光子體的光子量之時。然而光子體的能量即光子量,必須時時補充進來才能維持每天人生,否則人便唯有邁向死亡之路了。
一個人的能量攝取,是以肉體和意識為其輸入機構。肉體所攝取的就是食物、飲料、空氣、陽光等等,意識所攝取的即為四次元以上之高次元的能。而從意識攝取的方法有二,一是賴睡眠,一是藉想念。一個人在睡眠時候,其光子體就離開肉體,到非物質界即天上界去補給天上界的能,以維持其地上界的生命現象。
當一個人的光子體有地獄靈憑依的時候,由於地獄靈的執着於這個三次元地上界,因而便阻礙地上界人的光子體離其肉體,在這種情形下,地上界人就發生不眠症等諸不眠現象。此時一個人如果不明就理而服用安眠藥劑的話,在表面上看起來,雖有入眠的現象發生,其實這並非正常狀態的睡眠現象,而是安眠藥的藥效,令其大腦細胞的意識鎭靜麻醉,而使大腦細胞無法收發外界刺激的電波,或靈子體中的表面意識的電波,以營運其原有的電波傳遞作用而已。其光子體並沒有像正常的睡眠狀態般,離開肉體到天上界去攝取天上界的能。因此,安眠藥劑是對人有害無益的。
除了睡眠之外,一個人清醒時刻的想念是一個人維持生命現象,最主要的能量補給來源。從想念所攝取的能量,約佔一個人每天所需能量的百分之四十五。一個人由肉體攝進的能量,只供肉體活動而已,無法供給肉體活動以外的生命現象。且肉體所攝取的能量,唯有佔一個人維持其一天人生所需能量的約百分之三十五罷了。睡眠時由意識所攝取的能量,約佔一個人一天生活所需能量的百分之二十。雖然只佔百分之二十,但此能量是供給維持生命的,不是維持肉體活動的。因此,設有人能够一個月不吃東西,却也無法一個月不睡眠。並且由肉體吸進的能量當中,由鼻子所吸進的空氣,對一個人的肉體活動來說,遠比由口攝進的食物飲料重要得多。這由一個人幾分鐘不呼吸,就很難受而可知。此乃是空氣中的氧,直接關係着人的腦細胞的活動的緣故。而腦細胞乃是一個人的表面意識及外界刺激之電波的傳遞機構,其活動一停頓或休止,即等於大腦的光子體脫離了肉體,這樣即一個人的整個光子體就有和肉體發生病態分離的可能了。
人的光子體和肉體分離的時候,都是從頭部分離的。在正常狀態下,且都是順着肉體向頭部方向分離的。
前面已提過,想念的發生也須花費能量。可是一個人用以想念的能源,其質皆等於天上界之靈界的能,其單位能量為二•四八四乘十的負六方爾格。而在想念發生當中,其所花費的能量便立即補進來。補進的能量之多寡,乃由補遞來的能的質之種類而決定,而補進來的能的質,即完全決定在想念本身的內容當中的感情領域之我執程度。這種感情領域的我執程度,即是前面提過的一個人感應非物質界、裏非物質界、反非物質界諸世界的想念行為。
因此,若一個人的想念行為的內容,令其想念念波感應靈界的話,發生該想念所花費的和所補進的能量便相等。如果感應神界以上之非物質界諸世界的話,即補進的能量比花費的多;倘若感應幽界或裏非物質界、反非物質界諸世界,那麼補進的能量就比所花費的少。
然而想念決定所攝取之能量的多寡事小,從那一個世界攝進能,其光子體就有了和該世界同類之因素事大。
且一個人的想念行為,皆記錄在其想念帶上,而想念帶和表面意識的想念領域,又是一個人的發生想念的機構,尚且想念帶乃是一個人的想念之慣性原因所在,將此綜合起來,又等於一個人感情領域的我執程度。因此,光子體攝進的能,若不是非物質界的,便會使我執更為加強,以致於更容易顯現原有慣性了。如此一來,即很容易導致時常收受該世界之人的執着電波的可能。接着當該世界的人有逃出該世界的機會時,就有憑依到此地上界的光子體的可能。爾後,憑依靈就直接操縱起此人的想念行為了。
當僅受其電波期間,一個人的那種想念行為就會變本加厲,而因變本加厲,便加速其憑依。如此地因果循環,轉生輪迴,使一個人更加失去本來面目,而損毁前途,飲恨終生,實在可憐。
憑依靈都和被憑依的地上界人有緣的,非其直系、傍糸的祖先,就是同事、摯友的直系、傍糸已故的親人。無緣的是不會來憑依的。但動物靈,却只要一個人的想念行為合乎牠,或光子體的光子量適合於牠,就會立即憑依上。動物靈乃是只會憑依,不會未憑依而傳遞電波。
非物質界的人,是自由自在地能够來到物質界的。
裏非物質界的人,是很不願意離開該世界的。
反非物質界的人,皆渴望着逃離該世界而來這個物質界。然而能逃出來的,只是無間界以外的諸世界的人而已。無間地獄界的人是無法逃出來的,因為那裡痛苦無間,無能逃出。
所以無間界的人,不會做憑依靈。當物質界人的想念念波感應到該世界的時候,該世界的人也不會發出電波來影響物質界的那個人。然而感應無間界之想念念波,依然會攝取該世界的能來到自己光子體的。並且其想念念波,能够感應無間界以外的反非物質界。物質界人的想念行為,受到和它同類世界之人的影響後,都有使他發生導致害人生命之結果的想念行為的可能。這樣則此地上界人,倘若生前不知侮改的話,死後即有墮入無間界的可能了。
大宇宙間的人,都是神的兒子。然當其神的兒子的本質被我執蒙蔽相當程度的時候,他就會生活在裏非物質界或反非物質界。其神的兒子的本質是否會被蒙蔽,乃是完全決定在生活於物質界時候的想念和行為。行為的根源即是想念,是善是惡,或好或壞,存於一個人的一念之間。敬請人人好自珍重自己的想念,因為一個人的心的王國的主宰,永遠是他自己。
作用與反作用
在物理學上,大家都很熟悉牛頓發現作用與反作用這回事。宇宙間本來就存有作用反作用這個法則,此法則不僅適合於物質界諸現象,在心的世界的高次元世界裡,依然很顯然地存在着。
人的想念念波發生的時候,就是從那個人發出了一個作用,由於宇宙間能量不滅的神理、法則,該念波的能量必隨其作用所及擴至某處,或返回自己。
在三次元的此地上界,因為人的五官只能感知物質現象的緣故,當其想念經意志而表現在行為的時候,才會感知其有作用之發生。而此作用發生以後,如果作用所指向的目標是一個人的話,由於該對方的反應,必須經其意識表露外形,所以若其發露於外形者不明顯的話,便難於知道其對原先的作用引起的反應如何了。例如甲對乙發露罵的作用,對此作用當乙感知之後,一定要先將此作用感受於心裡而在心中琢磨後,才會產生對付該作用的想念,爾後將此想念通過意志表現出來。倘若乙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回罵甲的話,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乙對甲的作用發起了反作用,其實不然。乙所發的行為乃是受了甲的作用後,乙自己發露出來的另一個作用,並非甲所發露的作用的反作用。
人是由意識和肉體所構成的生命個體,因此當一個人發露一個行為之作用時,感應此作用的對象,其實不僅一個,這可分為四方面來說。
(一)行為的對象為人以外之動物、植物、礦物、物質等動、準動、不動的生命個體時,感應該作用的對象,除了其作用目標之此地上界的該生命個體外,該行為的根源─想念,尚會如前節所述,感應到非物質界、裏非物質界、或反非物質界。
(二)行為的對象為人時,作用不僅感應對方,同時其行為根源的想念,如前節所述亦感應到非物質界、裏非物質界、或反非物質界。
(三)行為的對象為事時,作用因其目標並非物質界的具體生命個體,所以只由其行為根源的想念念波,感應前節所述的非物質、裏非物質、或反非物質界中的某世界。
(四)行為沒有對象時,該行為即不形成作用,這種行為便是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基本行為,例如睡眠、行走、穿著、飮食等。這類行為既不成為作用,就沒有對象可言。然人的想念不管有否肉體行為,亦依然在表面意識裡動盪着。因此,想念本身也就自成為作用了。若以次數來說,人一天所發露的作用,可算以此為最多。
一個人發露的作用所引起的反作用,對發起作用的人最有切身關係的有兩種。一種是該作用的想念本身的念波感應,一種是該作用針對着人或事的想念,所發露的肉體行為。
第一種就是前節所述,物以類聚的因果循環現象。
第二種中的針對着某事的想念發露的行為,因為事是抽象的,並非具體的生命個體,因此其反作用等於第一種。
第二種中的針對某人而發的想念所發露的行為,這種作用的終點就是該作用的目標對象的表面意識。發作用到達對方表面意識的時候,對方的表面意識便會起反應,爾後產生出一個決定性的想念出來,爾後或同時將它發露成肉體行為來形成另外一個作用。當對方感知發行為之人的作用後,其表面意識未產生決定性的想念以前,會先發生琢磨該作用的想念,而由此想念之內容,形成對方的作用內容去處。這內容去處的形成狀態,便是對方之作用的反作用。
一個人受到對方的行為作用後所產生的反作用,順着兩條路前進。一是讓其反作用在自己表面意識中產生,一是令其反作用返回發出作用的對方。
讓反作用發生在自己的表面意識謂之吃到對方的毒,讓反作用返回發出作用的本人,叫做將毒返給對方。例如當人家罵你的時候,無論你是回罵他或打他,抑或忍耐起來而沒有發露任何回敬他的行為,你都吃到對方之毒了。此時反作用皆在你的表面意識裡發生其用。如果人家罵你的時候,你總覺得人都是神的兒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其所以會失去慈悲與愛的本質而罵人乃是被五官所迷惑,變成五官的奴隸,甚至於正在受地獄靈的影響,才會做出這種否定自己是神的兒子的行動出來。因此不但不生氣,反而充滿慈悲的想念可憐對方,甚至於在心裡,求神佛給對方光,給對方心安。若能這樣,你就如同一面反射鏡,將對方的作用立即變成反作用返射他本人,而令對方吃到自己的作用之毒。這樣的話,發出作用的人不僅因其罵人根源之生氣的想念念波,會感應阿修羅界而受其害,且受返回自己的反作用的影響,更加令自己光子體的光子量減低。加上自己罵人的想念行為已記錄在自己的想念帶上,徒令自己今生的人生成績單增添紅字,以增強生氣的想念及罵人行為的慣性,使自己的我執更為加深,以致於令自己心裡貯藏了更多的煩惱,周遭更加失去調和,而時時衝突,處處摩擦,使人生充滿荆棘,實在堪憐。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古人所訓,實堪做人人座右之銘。
一個人若能不讓對方的作用,在自己心中發生反作用的話,便一定不會再連鎖地發起作用讓人家吃毒,這乃是慈悲與愛的起碼限度。
人的一生當中,有很多所謂敢怒不敢言的現象發生。由外表上看,這種場合如果常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的話,其接觸人人都會以為他是個有修養的人,是個賢慧的人,甚至於譽他為是個好人。然而在心的世界裡,這種人自己所受的害,往往尚比時常與人爭吵的人多。
其原因,就是這種人吃了人家對他所發出的作用的毒最多,於其心裡,收藏着人家給他的作用之反作用最多。這種人由於敢怒而不敢言的累積,終於會產生憤怒、憎恨、失望等諸種黑暗的想念。而由於不敢向對方做行動上的發洩,此等黑暗想念便像垃圾,堆積在自己心裡,等這些垃圾堆多了,放久了,就會在心裡腐化發酵,讓自己的光子體減低光子量,影響肉體的健康,環境的通暢。加以這種人往往以為人家罵他,他也沒有發露反抗人家的行為,因此不管他本身是否存有被罵的原因、理由,在被罵之時,他沒有因對方的作用而自己再連鎖地發生行為上的作用,即沒有相抗的行為發生,便會以為自己這種應對並未犯錯。因此就不易曉得自己已吃了人家的毒,並且後來也不容易反省到這件事。
一個人的心,即表面意識,無論是自己發出自私的偏惡想念,抑或收受對方作用的反作用,都會讓自己的靈子體失其圓正度,受到壞影響。當一個人受到別人的作用的時候,在其表面意識即一般所說的心中,若無法存有慈悲以返回其反作用,而又未能將此反作用發洩做行為的話,日積月累,其心扉就會慢慢地閉起,而終於變成一個孤獨寡歡的人。人一孤獨即會變成消極,並失去實踐愛的機會,而失去人生的意義,違背宇宙積極及相扶相助的實相。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就很容易感應黑暗界或寒冷界而導致其憑依,造出落落難合,顧影自憐的黑暗人生。
雖然如此,這裡並非主張當人家罵你的時候,你要以牙還牙,而是在強調一個人當受到任何外界之作用的時候,都要讓自己的心裡依然充滿慈悲,不吃對方之毒。能保持這種狀態,才是真正的不動心。所謂不動心,並不是叫人不要動心即不要有想念,那是違背宇宙法則、神理的。宇宙間生生不息,皆是能的波動。在生生不息的能波的動態下,要叫人的想念平息消失,那是不可能的,這正如叫河流中的某一水分子靜止於水中一樣。一個人如果潛在意識尚未和表面意識調和,即未能讓潛在意識在表面意識中動盪着智慧的想念,亦即未能使潛在意識變成表面意識的想念主流,而要叫原本的表面意識勉強地不動盪想念的話,即等於空屋開門迎盗,隨時有招魔來臨的可能,這是很危險的。不動心不是無想無念,而是心中充滿慈悲,充滿光明。
然而,一個人只不吃人家的毒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發出令人家吃毒的作用方行。即一個人只心裡充滿慈悲是不够的,要把心裡的慈悲形成有益於人的想念,並將這種想念,發露為肉體行為的愛,才算圓滿積極,才能够使慈悲轉生輪迴為愛而合一宇宙的根本,合乎宇宙間轉生輪迴的神理、法則,完成宇宙生生不息的實相。
即一個人的行為必須皆是愛,必須都是給人家的心充滿感謝等光明的想念。這種愛的作用,將在他人的心裡種下慈悲的種子,而令人家有發露愛的行為的機會,並減少發露讓別人吃毒的作用。這樣地因果循環下去的話,人人必能尋回人皆有的不忍人之心,而回歸於天上界的好生之德。
煩惱是我執的反作用。一個人倘能够不煩惱,則其人生舒服多了。
煩惱,就是將尚未發生的事情,以我執之根─自己保存(Self preservation)引發的恐懼想念為出發點,自己假設或許會顯現壞結果之觀念,於心中繞廻動盪的現象。即事情未發生,自己就先以為會失敗,而產生恐懼的想念來擔心該事的心理狀態。
其實,煩惱乃是大可不必的,是有害無益的。
一件事的成敗,全操之在我,只要有周詳的計劃,充分的準備,相當的努力,盡可樂觀地等待其結果的。
例如大專學校的入學聯考,一個高中畢業生,倘若對此聯考曾經付出充分的準備與相當的努力的話,聯考完畢等待放榜的期間,應該輕輕鬆鬆地過日子才對的。考取或考不取,其或然率本是百分之五十對百分之五十。如果煩惱,即在自己的表面意識中,時常動盪着或許考不取的想念。這種想念,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因其恐懼之念波會感應寒冷地獄界,攝取其低級的單位能量到自己的光子體來,而令自己放榜結果的或然率,偏傾於考不取一方。這是很不合算的。
人生,根本沒有煩惱的必要。如以前面考試的例子來説,未考試前則不必煩惱考好考壞,而只一心一意地努力用功準備考試;考試的時候,不必緊張,冷靜地想,盡力地寫;考完了,就輕輕鬆鬆地過日子,靜待放榜;放榜的結果,如果考上了,當然對這一次的考試就沒有煩惱可言了,若沒考取,也不必煩惱,再繼續用功準備考夜間部,或者努力準備明年重考。這樣,在投考的整個過程中,一個學生在其心中,完全不必有煩惱存在的。
不僅考試,人生百般諸事中,一個人所需要的是計劃、準備、努力之實踐行為,而不是煩惱的心力浪費。
一個人的恐懼心理,皆為自己保存的表現,即自己保存的反作用。
自己保存,乃是一個人對自己肉體及其五官所觸,以為是屬於自己的人、物、事等,要令它無所失的想念慣性。「令無所失」這種想念慣性,就自然而然地演化為「怕有所失」的想念出來。而這種想念,是和其原先的「令無所失」的想念,同一慣性的。
除了自己保存而外,我執還有一個叫做自我我欲(Ego & Selfish desires)的根,而其反作用即是不滿。
自我我欲,乃是一個人對肉體及其五官所觸,以為是屬於自己的人、物、事等,要令它更增多的想念慣性。人的不滿現實和不知足,是由這種「令益增多」的想念慣性所引起的。
不滿和恐懼,是一個人的兩大黑暗慣性想念。如果能將此二者去掉,人生必充滿光明。因為,沒有恐懼便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一個人始能獲得心安;沒有不滿,一個人才會樂觀奮鬪,樂觀奮鬪,方有如意可言。而一個人贏得安心與如意,才算是幸福的人生。
幸福的真諦
人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而究竟有幾人獲得能使自己心滿意足的幸福呢?依自己的幸福目標,費了半生一世辛苦得來的幸福,怎會又令自己不滿足呢?而獲得心滿意足之生活的人,他是否會覺得自己已經牢牢地抓住了他自己以為的幸福?
幸福這兩個字,總是會在一個人的人生裡,浮出自己心頭的,不管其內容屬於何種。
然而,當一個人唯賴自己的五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去追求外界的名利等時,任他獲取了何高的名,何大的利,他是否會有心滿意足之日呢?倘若不能心滿意足,那麼無法令一個人心滿意足的東西,是否可以稱為幸福?
一個人的我執之根,即是自己保存和自我我欲,而此二者所引發的乃是恐懼與不滿的想念。如果一個人所追求的幸福,無法使他心滿意足,即證明他所追求的幸福,不能使他知足,不能使他知足,也就是他依然有所不滿,而不滿,却是我執之根自我我欲所引發的。因此,當一個人憑其五官六根去追求他自己以為是幸福的幸福,這種幸福,是否可稱為幸福?一個人所追求的幸福,可不是能令他滿意的東西,才算是真的呢?
人的五官,所能感知的只是這個三次元以下的現象界,經過五官所感知的內容,到達意根,形成屬於自己個體生命的個別感受。這種感受,是配合自己表面意識的智性、理性領域的內容,受自己想念帶上的記錄慣性,再融合感情領域的當時狀態所形成的。即一個人因五官的向外感知作用,將其電波傳遞到意根即表面意識,而表面意識有所感受後所形成的想念,皆是屬於其一己的想念內容,即都是主觀、私見。所謂主觀、私見,就是我執的表現,而我執之根,即為自己保存和自我我欲。既然是自己保存與自我我欲,當然也就很容易引起恐懼和不滿的想念了。
因此,一個人要從五官所接觸的外界,獲取能令自己心滿意足的東西,是不可能的。換句話說,一個人單憑向物質界的追求,而要獲得幸褔是不可能的。
那麼,人應向何處追尋,方能得到幸福呢?
一個人要心滿意足,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制住不滿的想念,這是最直截了當的辦法。
要宇宙間的萬生萬象都合乎一己之私心,是一件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有其可能的狀態呈現,那只是當時在一個人的心裡,有不得已的想念,壓住其不滿想念之發生所致。那是消極的,是含有無可奈何意味的。一個人的不滿的想念未除以前,會有心滿意足的想念在表面意識動盪的話,那是自我我欲的停頓狀態而已,並非真正的心滿意足。
真正的幸福,並不會獲於靜止的想念狀態的,因為宇宙間並沒有任何靜止的狀態存在。因此不僅幸福的內容,無法固定,並且一個人獲得幸福時候的想念內容,也不會維持休止現象之同一狀態。這正如一個人的自我我欲,沒有休止的一天一樣。當其有如停頓休止的狀態發生的時候,那並非真正的停頓休止,而是在其表面意識中,隨有無可奈何之消極因素發生所致。這種無可奈何之消極因素,即是一個人的我執之另外一個根,自己保存引發的恐懼想念。
這恐懼想念的恐懼內容,乃是對於已經獲取的自以為是幸福的再失,所以其心滿意足的想念,是一種病理症狀。在一個人的心中尚存我執的時候,是無法獲得真正知足狀態的。
所以,一個人要把不滿的想念制住之前,必須先把恐懼的想念制伏,而使之消踪滅影方行。
恐懼的想念的發生,是在怕自己以為屬於自己的一切有所失,因此要制伏它,就必須先看清自己以為是屬於自己的這一切,是否真的只屬於自己一己。爾後再來探討分別人我之觀念,是否真正的有益於自己一己。最後再來分析一下獲取和施與兩種相反的想念行為,其結果是以何者始為真正的有所得。經此三方面的探討剖析後,其結論便能找出一個制伏恐懼的方法,並且探出一條走往幸福之路。
人自以為是他自己本身的便是他的心身,即表面意識和原子肉體。而屬於自己的,就是和他的心身維持着密切關係的人、物、事等。
一個人的親戚,也是他的親戚的親戚,他的父母,也是他的兄弟姐妹的父母,他的兒女,也是他的配偶的兒女,也是他的父母的孫子,孫子的父母。而一個人的朋友,也是那個朋友的朋友們的朋友。你的老師,也是別人的老師,你的下屬,也是別人的下屬或上司、同事。屬於你的那一張百元鈔票,也將投入別人手中,而屬於你的財產的金額,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數目,一時的固定數目字,亦非你專有。你的名聲、地位,也並非單憑你一個人而形成。並且,這一切的一切,又都屬於國家的。人是國家的國民,鈔票是國家印發的,私人的財產,也等於國家的總財產的一部份,皆建立在國家領土上的。名聲、地位更是國家所賜,沒有國那有家,沒有政府,那裡會有機關、公司、行號?
在此三次元的相對世界裡,那裡會有絕對屬於一己的東西存在呢?
至於一個人以為絕對屬於自己一己的心身,是否就是真正的自己?
倘若原子肉體是真正的自己,那麼當你睡覺的時候,你的五官怎麼會不管用?那時你的心又是跑到那裡去了?
真正的自己的身就是光子體,真正的自己的心,便是永遠在光子體上的靈子體。 靈子體是一個人的全意識,人自以為是自己之心的,僅佔其中的百分之十而已。一個人真正的心,乃是佔全意識百分之九十的潛在意識,那才是孟子所說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心。而光子體和靈子體,才是屬於自己一己的。一個人真的屬於自己的僅是這兩者而已。這兩者而外的此生的一切,皆為了達成到地上界來做人的目的,在這一段時間裡借用的。因為是借用的,所以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才要還給這個世界,才要遺留在這個世界,才不能帶走。而因為是借用的,一個人必須好好地保存它、珍惜它、愛護它,正如對隣居借了一樣東西,我們必須好好地保存它、珍惜它、愛護它一樣,因為我們必須在限定的時間裡,還給人家。
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孩子被車撞傷的時候,在其心裡,往往頂多發生一絲可憐的想念而已。但當自己的孩子,放學途中因不小心脚踏進小水溝裡,而受了一點擦傷回到家裡的時候,我們就會問長問短地趕快給他擦藥摸傷。
同樣年齡的孩子,同是人的兒女,為甚麼一個人會只關心自己的孩子,而不大關心,甚至於不關心別人的兒女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我國聖哲明訓,難道不是要人人去效法,而僅是為了說給人家聽聽而已嗎?
人為甚麼會有人我之分別心呢?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表面意識的感情領域中的我執,在作祟所致。這作祟者,乃是自己保存。它所引發的恐懼想念的慣性,令一個人牢牢地收藏着一份自以為應屬於自己的東西勿有所失的意念。其實,一個人大可不必存此我執,當一個人的我執淡化的時候,他的周遭的一切還是依然存在,並非我執在,周遭的一切始在。正如你的太太,事實就是你的太太,不管你對此事是否執着,事實就是事實,並不會因你的我執,你的太太更變成你的大太,你的我執淡了、消了,你的太太就會失去是你的太太的事實一樣。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保存之根,也就不會產生出自我我欲來,即一個人倘若沒有人我之別,也就不會有屬於我的觀念產生了。當一個人,把自己和自以為絕對屬於自己的一切東西,牢牢地保存為己有,且怕其有所失,那麼擱開這種恐懼想念之感應反非物質界的後果不談,只說一個人存有或不存這種恐懼想念的慣性,與其自以為是自己及屬於自己的周遭一切人、事、物等,是否會變成兩樣呢?事實並不然。一個人活在此世的時候,自以為是絕對屬於自己所有的一切,當他過世的時候,這些他自以為是屬於他的一切,是否會因已沒有可屬之本源的這個人,就變成羣龍無首,不知所措,徬徨此世,而失去其存在價值呢?不會的,事實並不致於如此。屬於那個人的一切的一切,依然生生不息,仍舊維持其原有的價值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這便是諸法無我的真諦。
宇宙間的一切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而其存在都維持着相互關係。並沒有特別地屬於那一個生命個體,即沒有特別地屬於某一個我。當各生命個體都悟到這事實,而將屬於我的觀念─我執,拋開捨去的時候,宇宙間萬生萬物之相互作用,始變成圓滑,方能調和,而才會顯現出來天有好生之德的生命本態─愛。這乃是諸法無我的本意。
宇宙的神理、法則雖是諸法無我,但當一個人只知道而瞭解這真理,依然於事無補。重要的乃是要實際地去實踐捨去我執。
自己保存的恐懼想念慣性,當一個人澈底瞭解上述神理、法則後,就會明白它是由一個人之怕有所失的執着所引起。而要打消這怕有所失的觀念,即唯有在無所失的狀態才能做到。
然而宇宙間的森羅萬象,皆生生不息,這是諸行無常的事實。無常,就是沒有停頓休止現象存在的意思,並沒有「變化無常」的消極悲觀的氣氛存於其中。諸行無常即謂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是生生不息的,都不停頓休止在那裡的。這是積極的實態,並非消極的觀念。
因此,在此地上界中要維持無所失的狀態,並不是說一個人必須否定或捨去,他自以為是屬於自己的一切東西。設令你統統否定掉了,捨去掉了,你所換來的還是一個固定數目字零。既然是故定數目字,就成為固定不變的東西,這便和宇宙間的萬生萬象皆生生不息的宇宙神理、法則衝突。因此,怕其狀態之有所失,而要更改為無所失狀態,不僅是不可能,設有其可能,也違背了宇宙神理、法則,而一違背宇宙神理、法則,就等於違背了人皆有的不忍人之心及天的好生之德,就等於和慈悲與愛背道而馳了。
既然無所失狀態不可能存在,也違背慈悲與愛,那麼一個人如何去打消,恐懼這個我執之根所引發的慣性想念呢?
「有所失」乃是由「有所得」後,才會產生的現象。一個人若非口袋裡裝有錢,怎麼會有被扒手扒去的恐懼想念發生?而「有所得」,必須先有「有所求」的想念行為,才會導致此結果。所謂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恭註:雜誌原文印刷為種瓜種瓜,按前後文定義,應該為種瓜得瓜。此乃恭錄者註,敬請讀者留意。),若無種豆種瓜的想念行為,那裡會有得豆得瓜的結果發生?
且一個人的有所求,如果只為了一己之私,則其求必然是我執的另外一個根─自我我欲─所引發的。而自我我欲的慣性想念,却是不滿。這樣,則有所求與不滿的轉生輪迴,因果循環,要等到何時方休呢?不僅沒有休期,更且越為變本加厲了。
一方面順着「有所求」「有所得」的步驟,產生「怕有所失」的恐懼想念,以滿足、增強自己保存的我執之根;另一方面,再由另一我執之根的自我我欲發動不滿的慣性想念,來推動「有所求」之想念與行為,連鎖地增強一個人的「有所失」之恐懼想念的慣性。如此,因果循環,無有終時。
若將「有所求」改為「有所施」,那麼會對一個人產生甚麼後果呢?
「有所施」就無「有所求」之「有所得」,沒有「有所求」之「有所得」,即無「有所失」之恐懼想念可發生。一個人「有所施」而「無所求」的話,他就時常不會引發恐懼想念了。不引發恐懼想念,即自己保存之根就因恐懼枝葉之枯萎,而自然地腐爛消失了。
同時,因將「有所求」換成「有所施」,所以自我我欲就無所發露,自我我欲無所發露,不滿之想念便不會發生。
因此,當一個人能够把「求」改變為「施」,那麼就能够將其我執之二根自己保存和自我我欲,一並制伏住。這二根一被制伏,我執就無法繼續發展下去了,並且會慢慢地走向消踪滅跡之路。而隨着我執慢慢斂跡之際,若能繼續「有所施」,以養成「施」的慣性的話,一個人的恐懼和不滿之想念,就會被安祥與滿足的想念所取代。而由「有所施」的繼續不斷地發露成行為,一個人包括其原子肉體在內的周遭環境,便會自然而然地變成調和狀態,而這種調和的狀態,即能使一個人感到如意了。
真正的如意,就是一個人之包括其肉體在內的環境,和其安祥滿足的心調和的意思。
安祥滿足之心,乃是其表面意識,時時刻刻迴轉着安祥滿足的想念之謂。而一個人的表面意識能够時時刻刻迴轉着安祥與滿足之想念,便是一個人的安心狀態。
當一個人獲得安心之表面意識狀態的時候,其肉體和他所處的環境,必能和他的表面意識發生相互作用,而形成調和之狀態出來。這個時候,一個人包括其肉體在內之環境的狀態,便令其表面意識覺得如意了。
安心加如意之和,乃是人的真正幸福。
幸福,是生生不息的,是朝向宇宙之大調和邁進的。
幸福,是不含我執的,是絕對不自私的。
幸福,唯有藉不斷的「施」方能贏得,「求」是和「施」背道而馳的,因此,幸福是無法靠「求」獲得的。
那麼人要「施」甚麼,才能贏得幸福呢?答案很簡單,僅一個字,愛。
愛,是一個人的表面意識的慈悲內容,發露出來的肉體行為。
愛,是寬恕,是諒解。愛,是扶助輔成,是負責服務。愛,是從善止惡,是唯誠不假。
愛,是慈悲的發露。因此一個人的行為想洋溢愛的話,必須先具備一顆充滿慈悲的心,即一個人的表面意識的想念必,須皆合乎慈悲的基準方行。
慈悲的基準,即是中道。
中道是宇宙神理、法則之大綱,其體為慈悲,其用是愛。
將中道適於人生分做八個具體項目,以令人易於實踐的,便是八正道。
八正道,就是看得正,想得正,說得正,工作得正,生活得正,努力得正,願望得正,入定得正,八個項目。關於八正道,會在後章詳細說明。
幸福,是一個人的心裡充滿着慈悲,行為洋溢着愛的狀態。那是由將心裡的慈悲發露為愛的行為,施給一個人自己周遭的一切而贏得的。
八正道,就是要一個人在其日常生活中,努力去做心裡充滿着慈悲,行為洋溢着愛。而當一個人在實踐八正道的時候,他會深深地體會到,幸福已在其中了。(光華雜誌第2期1975秋季號)